有效對策 擺脫過勞肥

文/黃惠如、林貞岑、楊心怡 |2013.08.24
1603觀看次
字級
可帶一些免切的方便水果到公司當點心,如番茄等。 圖/本報資料照片
再忙都要定食用餐。萬一走不開,不妨在辦公室準備一些營養飲品,隨沖隨喝,別讓自己餓著了。 圖/陳立凱
上班族不妨平時戴著計步器,了解自己平日的活動量之餘,還能產生想要達成目標的動力。 圖/天下雜誌提供

現代人大嘆沒時間,但提升新陳代謝,控制體重一定要花大把時間嗎?許多人經常在喊忙,忙到沒時間睡飽、細嚼慢嚥、運動,以至於體重上升,腰圍變粗,健檢的紅字愈來愈多……其實,找回健康的方法再根本不過,就只是睡好、吃對、動得夠。但要如何在忙碌中辦到呢?

對策1

不想發胖

務必睡飽六到八小時

擊退過勞肥必做的第一件事──每天至少睡足六小時,能睡到八小時更好。

西醫、中醫減重專家異口同聲說,「睡眠不足,別想要減肥!」國內外的研究都證實,每天睡眠少於六小時,或者超過九小時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比睡七到八小時的人高,且容易累積體脂肪。

睡眠不足會讓人胃口大開,而且特別愛吃餅乾、蛋糕、麵包、洋芋片、含糖飲料等高熱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但對於蔬菜、水果、全穀類等健康食物卻興趣缺缺,這是體內調節食欲的荷爾蒙惹禍。以下有些方法可幫助減壓、促進好眠:

■至少在睡前三小時吃完最後一餐,之後避免再進食,讓胃腸有時間消化,以免影響睡眠。

■沖熱水澡放鬆身體,尤其久坐、工時長、經常使用電腦的人,多數有肩頸僵硬、痠痛問題,連帶會睡不好。沖熱水澡時,以水柱沖淋肩頸部位,促進血液循環,或有時候泡二十分鐘熱水澡,在浴盆裡放一些乾燥橘子皮、玫瑰花,或滴少許精油,聞一聞怡人的香氣,都能幫助新陳代謝、紓解壓力,促進睡眠。

■別把工作或惱人的事帶上床,更不宜抱著電腦、電視到臨睡前一分鐘。建議在睡前半小時做一些能幫助安定心神的事,例如靜坐、專注深呼吸,或簡單按摩,排除腦中的雜念,有助好眠。

對策2

再忙也要定時吃三餐

定時吃三餐雖然聽來老套,但做不到這一點,對抗肥胖等於未戰先輸。

醫生專家觀察來求診減肥的病人,多半都有三餐不定時的問題,甚至一天只吃一到二餐,而且常常不吃早、午餐,餓到晚上下班再狂吃一頓。有些人中午忙到沒吃飯,下午肚子餓了,就隨手抓零食、甜點塞肚子。但大多數的零食體積小,不易給人飽足感,一不小心就會多吃,且零食多為高熱量、高糖、高油,吃完一堆可能比一頓正餐的熱量還多。

更可怕的是,有人不吃午餐,等著下午公司外訂熱量超驚人的下午茶組合──炸雞排+珍珠奶茶(熱量破一千卡,等於吃進一般上班族一天所需熱量的一半),長久累積多餘的熱量,不胖也難。跳過一餐不吃,餓過頭要付出的代價是,血糖低到不僅讓人頭昏眼花,也喪失判斷力,因此特別容易在下一餐大吃大喝,並投向高熱量、油炸與甜食的懷抱裡。

而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成為致胖幫凶,因為長時間沒有進食,身體誤以為你處於饑荒狀態,自動讓新陳代謝「休眠」,降低代謝率來避免消耗過多熱量,長久下來,新陳代謝率漸漸降低,就會慢慢發胖,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如是說。

所以有時候,劉燦宏碰到看診必須看到下午一、兩點,他都會在接近中午的空檔時間,先吃一碗燕麥粥當午餐,避免餓過頭。

忙到離不開辦公桌?還是有些方法可以讓你定時吃頓飯:

■放燕麥片、五穀粉、奶粉等即食產品在辦公室,以利真的沒時間走出辦公室買午、晚餐時,方便填飽肚子。

■早上進公司以前,順道在附近的便利商店先買個御飯團或三明治,搭配低脂鮮奶、豆漿或優酪乳,也可再加一盒生菜沙拉,放進公司冰箱,中午當午餐。

■假日空閒時,先買好五穀雜糧麵包、全麥吐司,或在家裡烤幾條地瓜,平時上班可當午餐或加班時的晚餐。

■花二十分鐘專心吃一餐,避免邊吃邊工作。研究發現,專心咀嚼食物二十分鐘以上,大腦才會有「飽」的感覺,如果只花五分鐘囫圇吞棗,不一會兒你又想吃東西,反而容易吃得更多。至於一邊吃飯,一邊眼睛黏在電腦螢幕或文件上,可能吃下一堆食物而不自覺,肚子上那圈肥肉也就因而堆積出來。

■自己帶水果到公司,當作下午茶點心。選擇方便攜帶、食用、不需要削皮切塊的水果,例如小番茄、甜桃、櫻桃、香蕉、蓮霧、橘子等。

■早一點吃晚餐吧!最好在晚上七點以前吃晚餐,萬不得已,也要在睡前三小時以前吃完最後一餐。中醫師劉桂蘭指出,從中醫的觀點看,太陽出來時,人體的新陳代謝較好,而太陽下山,新陳代謝就變慢,因此理想的三餐是,早餐和午餐吃得比較豐盛,而晚餐則少量清淡簡單,少吃澱粉類、肉類,多一些蔬菜。

對策3

從走路十分鐘開始

建立運動習慣

控制體重除了飲食,運動也絕不能少,否則要成功減重或不復胖,非常困難。運動對健康有益,大家都知道,但大忙人總是說:「我連吃飯睡覺都沒時間,怎麼可能去運動?」以下有些小方法,促使你離開椅子動起來:

■戴上計步器,一天一萬步

台北馬偕醫院家醫科醫師鄒孟婷說,建議病人去運動,十之八九都回稱「沒空」,因為他們大多覺得運動是要上健身房,或去學校操場跑步,「光用想的就覺得又累又麻煩。」所以她常建議病人,戴個計步器在身上,設定每天累積走一萬步,但一開始也不用急著達成目標,只要在辦公室附近多繞一圈,或公車站牌走兩站,都會累積步數,總之慢慢進步,一天多走幾百步也好。她認為,計步器上的數字,一來讓人對自己日常的活動量有基本概念,不少病人剛開始都很驚訝:「原來我平時的活動量這麼少!」二來,也會讓人有一種想要完成目標的動力,例如到了晚上,發現離目標一萬步還差了幾千步,有些人就會想辦法多走一走,補齊一萬步,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走路運動的習慣。

■漸進、緩和運動,從每天十分鐘開始

中醫師劉桂蘭指出,運動真的是一種習慣,不常運動的人無法體會運動後全身舒暢的感覺,而且,久坐少動,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多半有「氣虛」情形,心肺功能也比較弱。但如果一開始就下猛藥,例如跑步或騎車一小時,反而更累更虛,甚至喘不過氣,嚇得不敢再去運動,這其實是用錯方法。她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一開始從每天走十分鐘路就好,走一個星期之後,身體沒有不適,下個星期就再增加十分鐘,然後漸漸增加運動量。

■運動到微出汗就好,大量流汗反而傷氣

中醫師趙裔智指出,中醫認為流汗傷氣,雖然流汗能促進新陳代謝,排除體內廢物,但適度就好,大汗淋漓很傷元氣,尤其對大多數原本體質已經偏虛的現代人來說,激烈運動、大量流汗,對身體不見得有好處。他認為,一般人可以快走到微微出汗,再持續走三十分鐘就好,以避免運動過度,造成另一種「過勞」。

■找個伴一起動一動

一個人運動既無趣又容易怠惰,找個伴一起,互相激勵,較容易養成運動習慣。劉桂蘭以前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任職的時候,工作量大,看診常看到晚上七點多才能離開醫院,「有時也會覺得下了班很累,不太想動。」但因為老公熱愛運動,每天準時在醫院門口等,拉著她一起去打羽球,後來,她反而愛上運動之後通體舒暢的感覺,而且還可以和先生一邊運動,一邊聊天,心情愉悅。(摘自《代謝好,加倍瘦》,天下雜誌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