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人生-- 迎城隍的 美意

杜美華 |2013.08.21
1405觀看次
字級
我小時候住在大稻埕,經歷了原汁原味的「台北大稻埕迎城隍」大拜拜,現稱「台北霞海城隍文化季」,熱鬧非凡,至今難忘。圖/羅建旺

我小時候住在大稻埕,經歷了原汁原味的「台北大稻埕迎城隍」大拜拜,現稱「台北霞海城隍文化季」,熱鬧非凡,至今難忘。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心上課,因為中午過後,城隍爺開始遶境,陣頭的鑼鼓聲、炸炮聲夾雜民眾喧鬧聲震耳不絕。好不容易等到放學,我與同學立刻擠在跟隨陣頭移動的人群中看熱鬧,因為長得太矮,在人縫中鑽來鑽去,還是看不到神轎、神像,只好踩著地上的鞭炮屑退到路邊遠觀。遊行陣頭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高一矮的七爺、八爺,這兩尊神像除了長相特別,體型也大得嚇人,在我小小心靈裡是又敬又怕。

黃昏後,一天的熱鬧高潮登場,區內住戶家家設宴辦桌大請客。那個年代民風節儉,平日三餐少有大魚大肉,只在拜神時才會大手筆地備辦三牲、五牲誠心祭拜,祈求神明保佑自家與地方平安。生意人藉機邀宴客戶、員工及親朋好友,既可聯絡情誼,還可拓展商業人脈,同時又顯主人面子。不做生意的人家則趁大拜拜宴請親友表達情意,自己也享受一頓平時捨不得的大餐。

放眼只見巷子裡各家客廳、騎樓,甚至路邊擺滿了流水席,我與幾位要好的同學忙著到彼此家裡大吃大喝。在大稻埕內有多家親友的外地來客,最是忙碌,他們手拎大包小包伴手禮在街巷中穿梭、往來於各親友家輪番吃喝,酒酣耳熱、肚腹飽足之餘,累得滿頭大汗,還真辛苦。

隨著承德路違建拆遷、馬路拓寬,都市景觀改變,加上人們生活日益富裕、生活型態變化,已無須藉拜神打牙祭或趁大拜拜應酬客戶,這種「吃拜拜」的熱烈景象已不復見。

時移勢易,傳統的神明慶典活動進步到多元的藝術文化層次,今年的霞海城隍聖誕,廟方舉辦特展,以動漫、微電影、紙本簡介等方式來介紹城隍廟內除了主神城隍爺之外的幾尊神明,有保佑夫妻和諧的城隍夫人、掌姻緣的月下老人、祈求早生貴子的註生娘娘等,也請歌仔戲團、掌中戲劇團等表演傳統戲曲,還有戶外電影欣賞,整個慶典活動及特展持續約兩個多月。

記得當時住在我家兩條街外的姨婆,家境不佳,卻為了迎城隍大拜拜花掉半年積蓄,甚至舉債,家人為此大鬧意見,她的子女因而對拜拜迎城隍產生排斥心理,把一場虔誠拜神祈求平安的美事變成家宅不安,失去祭祀神明的意義。如今,花大錢請客及受邀縱情吃喝的酬神方式已不再受青睞,代之以富藝文氣息的精神糧食,不勞民不傷財,「食客」也不傷腸胃,才是真平安!相信這樣符合現代人心的迎城隍活動將持續代代相傳。

傳統信仰中,相信城隍爺兼管陰陽、維持正義,有教化人心不敢為惡的警惕作用,神明信仰的積極意義在於法律之外的道德教化功能,我想,這才是民間廟口文化的真諦吧!

(本專欄隔周三見報)



(本文由「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提供 http://mypaper.pchome.com.tw/melodywang10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