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整形後悔 建議:7天猶豫期

 |2013.07.22
143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偶像劇夯,暑假期間掀起美容熱潮,尤其青少年趨之若鶩,個個想成型男型女。為抑止整形歪風,衛生署美容諮詢委員會日前召開第一次專家會議達成初步共識,除了血管瘤、巨大黑色素痣等幾項足以影響外觀的醫美項目,其餘侵入性醫美處置均不可用在未成年人。

整形外科醫學會還建議,想動整形手術的消費者術前可擁有七天「思考期」,以阻止衝動型消費行為。違反相關規定,醫師將面臨懲戒及罰款。

換句話說,一旦新制上路後,即使監護人簽字同意,未滿十八歲青少年仍不得接受侵入性整形手術,最普通的割雙眼皮、眼袋,都必須年滿十八歲,才能動刀。

衛生署預計月底,召開第二次美容諮詢委員會專家會議決議。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李經維指出,初步開放青少年整形的項目都屬顏面重建,包括血管瘤、太田母斑、巨大黑色素痣及眼耳鼻喉缺損等。

整形外科醫師則認為「管太多」,整形醫師林靜芸認為,每個人情況不同,政府應尊重醫師專業,不該統一設限。

林靜芸指出,如果新制上路,醫師也不能幫青少年處理狐臭,但狐臭影響人際關係,沒有趁早處理,對患者將會是一輩子的影響。

整形專科醫師蘇茂仁指出,他處理的隆鼻患者,最年輕十四歲國中女生,儘管告知國中階段發育尚未完全,一旦隆鼻,裝入支撐物,可能影響鼻骨發展,但媽媽仍堅持要做,要讓女兒變得更美。

年紀輕輕,就接受整形手術,日後確實會後悔。蘇茂仁指出,一名個案十七歲就在其他醫院接受隆乳手術,他經手第三次隆乳手術,沒想到,她還是覺得不滿意,又做了第四次手術。

到了二十九歲,該名女生當了媽媽,才深覺年少無知,因為胸部實在太大了,反而成為一大負擔,因此,又找上蘇茂仁,希望縮胸,變成較小的尺寸。

對於青少年整形,蘇茂仁認為牽扯到複雜的醫病關係,術前必須充分與當事人及家人溝通,政府沒必要出面,應該尊重醫師專業判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