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政府昨天強調,因考量福建土樓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在客家建築形式中具代表性,才選用其中知名的圓樓意象興建遊客服務中心。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苗栗縣政府預定在後龍高鐵特定區興建「中國客家圓樓」造型的旅客服務中心,數名客家文史工作者及客家籍立委吳宜臻昨天批評,縣府三年前拆了具在地特色的「四方窯」、「八卦窯」,如今卻想蓋一座非台灣客家傳統建築的福建圓樓,縣長劉政鴻應暫停計畫。
根據苗縣府規畫,圓樓造型旅客中心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直徑約四十公尺,約一千六百坪,圓樓頂還採薄膜透光設計,經費約一億六千萬元。
立委及學者昨齊呼「台灣客家拒絕山寨土樓」。台藝大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客座教授、客家電視台前執行長陳板表示,福建客家圓樓是戰亂遷居、為抵禦盜匪而蓋的特殊圓形土樓,但台灣多雨、多地震,自然條件不適合,台灣客家人發展出不同於圓樓的「夥房」建築;如今虛構建築形式,是在欺騙台灣人、欺騙文化,也欺騙祖先。
台灣客家智庫理事長曾年有表示,客家人落地生根,遷徙到哪、建築及生活都會融合當地文化;蓋圓樓已經完全違背台灣客家歷史發展脈絡,打壓在地文化。
新寶島康樂隊歌手黃連煜也反對蓋圓樓,他舉大埔事件說,劉政鴻像「土霸王」,口中喊發展,實際上卻拆台灣客家人的房。
吳宜臻表示,中國圓樓從來就不是台灣客家建築形式,而且客委會調查全台客家庄一千一百九十二項古蹟、歷史建築,也沒有圓樓形式,縣府不該張冠李戴。
縣府:文化融合勿操弄
苗栗縣政府水利城鄉處處長楊明鐃表示,北勢溪營造計畫工程配合高鐵苗栗站設站,籌畫近四年,原本設計旅客服務中心並非圓樓意象,但營建署審查過程中,建議採用客家意象設計,縣府著手規畫,並非因去年縣府團隊赴福建考察,才決定改用客家圓樓概念。
由於北勢溪是苗栗縣閩客族群分界,為表現多元族群融合,縣府規畫閩南和客家代表性建築各一,選擇客家代表建築時,考據閩、粵、贛等地近代客家文化,曾在福建土樓跟廣東梅縣圍龍屋間選擇。
最後考量福建土樓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廣為人知且具代表性,才選擇土樓形式中最知名的圓樓為意象。
縣府強調,福建土樓也有客家族群將圍龍屋和福建的閩南土樓形式結合的背景,文化融合交流不分地域,不應刻意切割文化源流。有心人士刻意切割操弄,指控為打壓台灣客家文化,縣府表達嚴正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