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閎 重溫台灣現代建築史

郭士榛 |2013.07.18
2708觀看次
字級
文化部長龍應台(右)昨天邀請高齡九十六歲的建築師王大閎(中)一起視察台灣博物館建築圖說徵集成果,兩人一起看了「國父紀念館」與「登月紀念碑」等王大閎的經典作品。圖/林澔一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九十六歲的前輩建築師王大閎,是台灣近代建築界的代表人物,也是第一代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建築師,他的作品揉合東方文化內涵與西方現代建築特色,透過建築傳遞人文精神,體用合一,獲得高度評價。台博館藏有王大閎建築圖二十二案,共八百零八件。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邀王大閎,前往台博館土銀展示館,檢視台博館藏王大閎的設計圖稿原件,包括台北國父紀念館、虹廬(大洪公寓)、登月紀念碑、外交部辦公大樓等。王大閎是在兒子王守正陪同下,坐著輪椅出席,龍應台提到國父紀念館、虹廬時,王大閎特別有反應。

龍應台表示,王大閎是前外交部長王寵惠之子,祖父王煜初對孫中山有重大影響力,她早年在香港蒐集寫書資料時,因處理古蹟保存認識王大閎的作品,深切了解他們一家三代和中華民國史有很大的關聯。

龍應台表示,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是大家成長的記憶,他也是台灣戰後影響本地建築文化最深遠的建築師。

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徐明松指出,戰後台灣物資貧乏,以有限材料蓋出國父紀念館,非常難得,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雖然蓋成中國式屋頂,但下方沒有太多裝飾,可說是現代建築結合傳統的代表。

虹廬(大洪公寓),是一九六四年興建完成的四層樓公寓,曾為王大閎第二個自宅。立面由兩片巨大卻不對稱的清水磚粉白的牆構造,在二樓以局部牆面聯結形成H形內凹立面,王大閎藉此「雨庇」解決台灣氣候多雨、多日曬的問題。

王大閎設計「登月紀念碑」,原本預計一九七四年興建於美國休士頓,並展開募款,因一九七八年台美斷交計畫中止。

外交部辦公大樓頂層構造則隱喻傳統中國建築的斗栱,牆面配置大量細小長條窗,有如國畫畫軸框景,至今仍含蓄地散發出魅力。王大閎公子王守正建築師表示,外交部辦公大樓設計為王大閎畢生最滿意之作品。

台博館二○○七年啟動「二次戰後台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研究計畫」,已徵集九萬筆設計圖說、照片資料,預計徵集十萬筆以上資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