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自在又健康】 高鉀低鈉 莫使細胞便祕

楊乃彥 |2013.07.08
1491觀看次
字級

困擾現代人的慢性病常被稱為「生活習慣病」或「代謝症候群」,就是現代人長期生活與飲食不當,所引發體內細胞代謝失常的疾病。

飲食不當乃慢性病流行的重大原因。現代人偏食,吃太多加工食品、動物性蛋白和脂防、少吃蔬果,導致體內鈉、鉀離子嚴重失衡,細胞內外水分失調,細胞營養不良,累積太多毒素,都是誘發慢性病的重要病因。

每天來自飲食的油脂、糖、鹽、蔬果和水的攝取亂了套;重口味,忽視身體營養需求,身體無法自我調節,逐漸惡化成亞健康甚至疾病。

病痛都是身體的警訊,呼求主人疼惜和幫助。吃藥消除不舒服症狀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回歸營養均衡的三餐,予身體康復所需的營養,加強排毒功能,才能「扶正祛邪」。

七十年前,「自然醫學之父」德裔美籍葛森醫師為了減輕嚴重的偏頭痛,研究出恢復體內鈉、鉀離子平衡的蔬果汁療法,配合無鹽飲食與灌腸排毒,治癒自己多年偏頭痛,還發現對關節炎、高血壓、過敏、青光眼、動脈硬化、氣喘、肺氣腫、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狼瘡、癌症等急性或慢性退化疾病都有良好功效。

同時期,德國紹爾布魯赫教授用葛森醫師療法治療難治的狼瘡,意外發現接受治療的四百五十位病患中,有四百四十六人完全康復。

二次大戰時,葛森醫師移民美國,治癒很多癌症病人;遺憾的是,推廣時遭受製藥集團強力杯葛阻撓,未能普及。

飲食療法成功的重點在於逆轉現代人飲食中嚴重的鈉、鉀失衡所造成的「細胞便祕」現象。體內鈉、鉀的分布,鈉在細胞外,鉀在細胞內。當鈉、鉀平衡時,體內的水分約三分之二在細胞內,三分之一為細胞外液,維護細胞的營養與排毒能力。

細胞內所含水分決定了細胞吸收營養和排毒的功能,現代人重口味飲食鈉太高鉀太低,易造成細胞內水分嚴重流失,如同便祕現象;營養減少、毒素增加,誘導細胞病變,甚至突變成為癌細胞。

慢性病與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注重養生保健能夠減少病因,達到預防效果。日食三餐,宜多吃蔬果、雜糧、飲好水,少吃加工食品,維持自然飲食高鉀低鈉的比例,滿足細胞營養與排毒需求。

維護細胞健康才是理想健康的保證,自然無病無痛。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