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淨土的建立

文/人間社記者文桂梅 |2013.07.07
2653觀看次
字級
覺培法師
永藏法師
覺紹法師
鄭石岩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上周主題為「人間淨土的建立」,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擔任主持人,邀請小港講堂住持永藏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覺紹法師、國際佛光會檀教師鄭石岩擔任與談人。

覺培法師引《維摩詰經》第一品〈佛土清淨緣起品〉,探討佛教對淨土的看法,以及如何以正確觀念建立人間淨土?用什麼方法實踐人間淨土?分成三個層面探討。

一、佛教對淨土的看法

永藏法師說:「佛講淨土不是只有一個,只是有沒有到佛的境界。」他舉出,《華嚴經》毗盧遮那佛的淨土在「華藏淨土」、阿彌陀佛淨土在「西方極樂世界」、東方藥師佛是「琉璃淨土」、當來下生彌勒菩薩淨土在兜率內院,稱為「彌勒淨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在「娑婆世界」。

只要念佛即與佛的淨土相應,都能保平安;如稱念藥師佛即與藥師佛的琉璃淨土相應,心淨則國土淨。

星雲大師說:「心淨,淨土就在眼前,當下佛光山即是佛光淨土,是所有佛光人的心力、願力共同成就的」。

覺紹法師說明:「人間淨土即是人間佛教」,從倫理觀、感情觀、自然觀,談到社會所發生的毒奶粉、塑化劑、謀財害命、婚姻外遇及地震、海嘯等社會亂象天災層出不窮。佛教最講求報親恩、人和,更重視生態環保。並以十善業導正社會倫理觀,讓社會大眾明白因果是最公正的審判,以慈悲淨化感情,順乎自然生生不息。

鄭石岩認為:「三十歲讀《維摩詰經》第一品,即很受吸引。」有時聽到鳥的叫聲,微風吹來,就有七重行樹,七重羅網之感,彷彿置身在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從事行政工作的他,發現同事難免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知其心是善,感受每一個人都有佛性,如同大師所說:「心靜下來即是淨土」。

只要心靜下來,將心打掃乾淨,一聲佛號就能與淨土相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他習慣念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相應,所以在親子、家庭、工作乃至經濟發展,都很有幫助。

二、如何以正確觀念

建立人間淨土

永藏法師提到,雖然平時喜歡念佛,但從沒有發願,在一次生病中,猛然體悟發願的重要,當下向佛發願:「哪怕念佛念到死也要念佛」,無論行、住、坐、臥,都要念佛。

而念佛不只是念佛號,念佛要自覺、覺他。當下求生佛光淨土,當下與大眾結緣,未來才能求生佛國淨土。這即是信(相信)、願(發願)、行(實踐),念佛當下產生不可思議的念力,不僅自身受用,亦可成就他人,以達自利利他的功用。

三、以什麼方法

實踐人間淨土

「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覺紹法師提出佛光山四大宗旨,說明四十五年來佛光山致力於《大藏經》、《佛光大辭典》、《普門學報》、《人間福報》、僧伽教育、社會教育、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大慈育幼院、佛光聯合診所、雲水醫院,以及全球二百多個道場每周六念佛共修等,都是推動人間淨土的重要願力。他說,大師以佛光山四大宗旨「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強調人間佛教的實踐面。

最後,覺培法師請三位與談人勉勵大家,如何在現今忙碌生活中,實踐人間淨土的可能性。永藏法師說:「隨時隨地保持念佛;念佛念到心空佛亦忘。」修持日久,持續不斷,即能滴水穿石。覺紹法師表示:「人間淨土的實現,不管遇到好的或壞的事,都是一聲阿彌陀佛」,讓佛號聲充滿心中,煩惱遠離,令人自在法喜。鄭石岩則說:「念佛如同思故鄉,一邊念一邊想著故鄉的好。而念佛不只是嘴巴念,更是身、口、意合一,只要心與佛相應,就能念出智慧、念出法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