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第二名 一路ho-hai-yan 撒奇萊雅族豐年祭紀實

文與圖/李秀蘭 選刊.下 |2013.06.07
1583觀看次
字級
相傳在古達固湖灣部落,每年豐年祭來臨前,都會請年齡階級最小一階的「阿拉巴加斯」階級負責上山撿柴、砍柴,回來後將木柴集中在部落會所,用在豐年祭前後的各項活動上。圖/李秀蘭

長者賜福和柴薪獻祭

位於花蓮市中山路底的撒固兒部落是撒奇萊雅族的聚落發源地,一百三十多年前,撒奇萊雅族人為了躲避戰亂,一直隱身在阿美族當中,二○○七年成為政府所正名的第十三個原住民族。其祖居地為Takobowan達固湖灣,現址在花蓮市達固湖灣大道上:小巨蛋右方的聚落,Takobowan意思是湖中有突起的陸地之意。後來因洪水來襲便將部落遷至美崙溪靠山邊的國福社區( 撒固兒部落)。

祭典開始前,撒固兒部落頭目黃德勇先生首先向在場的青少年精神喊話,在報訊息儀式之後,這群青少年打著赤膊將柴薪及象徵豐收的五穀扛入祭祀會場,獻給部落並進行勇士祈福舞。

黃德勇頭目指出,撒固兒部落自從二○○七年撒奇萊雅族正名以來,就積極進行撒奇萊雅文化的重建與推動,二○○八年起進行重點部落計畫,三年來積極進行田野調查,除找出部落百人合照、重建部落族譜、創立銀髮傳統故事劇團外,還接連完成了九首傳統豐年祭舞的調查與重現、並在日前恢復辦理「長者賜福祭」(Mifakifaki)。

相傳在古達固湖灣部落(撒奇萊雅的原居地,今四維高中附近),每年豐年祭來臨前,都會請年齡階級最小一階的「阿拉巴加斯」(Alabagas)階級負責上山撿柴、砍柴,回來後將木柴集中在部落會所,獻給部落頭目,並用在豐年祭前後的各項活動上。

黃德勇頭目說,西元一八七八年加禮宛事件後,米卡薪的儀式則因撒奇萊雅族躲進阿美族而消失。為讓青少年傳承文化,撒固兒部落今年暑假開辦文化傳承研習營,讓青少年實際參與嚴謹的祭儀和舞蹈訓練,讓他最感欣慰的是,米卡薪的砍柴獻祭儀式在消失一百三十多年後能再度出現。

部落青少年在豐年祭前一周,就隨著部落階級青年和耆老到河邊和山上尋找適合的樹種:銀合歡、構樹還有芒草以便綑紮柴薪,他們說,雖然又累又流了好多汗,但是覺得能夠參與這樣的活動很光榮也很有成就感。

消失百年的撒奇萊雅族「出征舞」,經過花蓮市撒固兒部落長老群長期考究後,在這次的祭典中重現,雖然年輕族人的舞步稍嫌生疏,但已踏出重振文化傳承重要的一步。撒固兒部落頭目黃德勇先生說:

「撒奇萊雅族歷經戰禍,消失了百多年後,現在一點一滴將祖先遺留的文化重整起來,『出征舞』只是起步,未來完整的文化將逐步重整,讓外界更了解撒奇萊雅族的文化。」他謙虛的外表下有著堅毅的特質,專注的表情令人感動。

他一邊看著青年階級跳舞,一邊繼續為我們解說:

「現在你們所看到的年輕人,每到一定的節奏就扭動臀部的舞蹈,在過去可是獵首前的體力訓練之一喔!有示威和神氣的意味;過去獵首儀式是成年禮的一部分,藉『扭扭舞』的扭動舞步展現士氣,代表勇士能力強、厲害;行前保持輕鬆心情,也有祈求順利完成任務的意涵,和其他原住民震天撼地的舞步大異其趣。雖然撒奇萊雅族正名已五年了,但能代表的傳統文化並不多,經過部落長老們逾一年的考究後,這些日子首度將老祖宗的『出征舞』重現在族人面前,並藉由豐年祭感謝上蒼庇佑,也祈求其他縣市因風災受難的災民能早日重建家園。」

吟唱與舞跳

撒固兒的年齡階級吟唱的歌曲旋律與舞蹈腳步,與其他北部阿美族特別是荳蘭部落的歌曲與舞蹈是相雷同的,但是仍有兩首歌曲與舞蹈是撒固兒特有,在別的阿美族地區未曾出現過,而撒固兒的撒奇萊雅族人也經常向大家介紹這是撒奇萊雅族特有的,別的部落是找不到的,這兩首歌舞分別為〈迎賓舞──階級勇士歌〉以及〈勇士打獵出發歌〉,這兩首malalikid的歌曲,全部由襯詞所構成,字面上無法直接了解歌曲內容的意義。

舞蹈形式在舞步上則主要是講求腳步的動作,特別是有許多高抬腳並向後踢以及跳躍屈膝等,這些舞步特質足可證明是屬男性舞蹈。這種歌曲可長可短,視領舞者的意識而定,有訓練年輕進階者的功能。也因為如此,撒固兒在參與對外演出,都會將此種舞蹈帶入表演內容裡。

除了男性的舞蹈,女性的舞蹈部分,也同樣保留兩首屬於撒固兒的歌舞。這歌舞不限年齡,年長與年輕者均可吟唱與舞跳。歌曲的特性是節奏不快,動作簡單,主要以身體的驅動來引導腳步與手部的動作,沒有高抬腳舞步,手的舞動不超過腰際,類似半彎腰的方式舞跳。這樣的動作依據族人的解釋是傳統的撒奇萊雅族婦女特別含蓄,不像阿美族女性的如此奔放,故在歌曲舞蹈上沒有阿美族歌舞的「誇張性」。這兩首歌曲經常在豐年祭時,由年長的女性擔任吟唱與舞跳,從歌曲的命名來看,早期是屬於一般生活上的舞蹈歌曲,尤其是在農耕活動當中做為勞動上調解體力之用。與男性的malikuda舞蹈相同,在豐年祭進行時,是不用現在音響配樂吟唱,而是由領唱者配合木鼓的敲擊,帶領族人進行舞跳。

現階段的撒固兒部落豐年祭漸漸成為族人和外界眾所矚目的祭典,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民族學探索的聖域。Mifakifaki(長者賜福祭)和Mikasui(柴薪獻祭)的傳統文化,希望能在這一次呈現之後有更好的發展,而文化的存續和傳承也考驗著族人和政府的智慧……

後記

那一年,我攜帶簡單的行囊踏入花蓮長住,就在九月的蕭瑟秋日。當公車浩浩蕩蕩的駛入花蓮奇萊平原時,也許飄雨,或者晴朗,不復記得。心情是輕快抑或受季節影響而起霧,亦難以指認了。

這幾年我們相約一起到部落踏查,看見族人奮力向前,努力證明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撒奇萊雅族時的面容,真是令人欣喜,那種安慰彷彿擋得住任何一場暴風雨,又像是世間化外另有一條豐沛流域,一株蓮種,兀自衍生七千七百四十九朵五色蓮花。但是,我們也知道,更艱難的路途正等待著我們去克服與開創。

我們都有一個天涯等著出發,我們還有一個憂患的族群在我們的背上鐫下深入皮肉的叮嚀,並使我們終生載負。我們都有一段大愛等著去為之忍苦,為之狂歡,我們都有一個完整待傾的自己,在一揮灑間成為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