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古城重建 重現多元宗教文化

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報導 |2013.06.03
1318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報導】大陸山東省棗莊市轄區台兒莊,歷來為兵家、商家必爭之地,號稱「天下第一莊」,明清時期宗教文化鼎盛,有「東方佛國」的美譽。四百多年歷史的台兒莊古城,歷經數年的重建,目前已通過5A級景區初評,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接待遊客逾二百五十萬人次。

台兒莊位處南北過度帶,也是運河上重要的「水旱碼頭」,各路商賈雲集,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使台兒莊運河文化成為匯集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集北方大院、徽派、水鄉、閩南、歐式、宗教、嶺南、魯南民居等八種建築風格於一體,還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的七十餘座廟宇於一城,形成千里運河沿線獨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特徵。

佛教最早傳入台兒莊古城是在唐代,清康熙、乾隆時被稱為「東方佛國」,僅佛教堂就有准提閣、百子廟、觀音堂、鐵佛寺、清涼庵等十二座。古城最早的道教廟宇是建於明朝末年的文昌閣,乾隆時還有奎文閣、呂祖廟、三官廟、關帝廟和媽祖廟等十餘座。

元朝中葉隨著回民的遷徙,伊斯蘭教傳入台兒莊地區,明萬曆年間,在運河南岸(現南寺遺址)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可容納四百人禮拜。清乾隆年間,在古城內北大門建清真北寺,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九○五年,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派葉克斯牧師到台兒莊傳教,之後興建台兒莊基督培靈修道院,並創辦教會學校。一九○八年,荷蘭人伯多錄神父設立教堂,之後在運河北岸建教堂,內設天主學堂。

二○○八年,棗莊市政府宣布重建台兒莊古城,徵集近四百幅老照片據以重建,再現古城的歷史風貌。台兒莊古城占地二平方公里,建築面積五十萬平方公尺,包括十一個功能分區、八大景區和二十九個景點。

棗莊市府投資人民幣四十八億元(約新台幣二百四十億元),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保存了大戰遺址、古城牆、廟宇、碼頭、古民、街巷、商埠、會館等史蹟,設立展覽館展示建築、宗教、雕刻、服飾、燈飾、招幌等獨特的古城文化,成為運河文化活化石、建築博物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