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校園無標準範本 因地制宜是王道

羅智華  |2013.05.24
1480觀看次
字級
校園生態池雖美麗,但後續維護也很重要。 圖/陳瑄喻
成大採用綠建材打造出台灣第一座「零碳建築」,外型優美。圖/張錦弘

事實上,除了透過太陽能發電來達到節能減碳成效外,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也帶領設計團隊、採用百分之百的綠建材與新穎環保設計打造出台灣第一座零碳建築─孫運璿研究大樓,不但周遭種滿綠樹來吸收建築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屋頂並設有空中花園可遮陽降溫,獨特外型讓這棟大樓成為校園裡一處美麗風景。

為了善用在地自然資源,林憲德和團隊師法老祖宗的智慧,運用灶窯概念與煙囪效應對流原理來打造國際會議廳,良好通風讓諾大空間即使不開冷氣也不覺悶熱。突破傳統的環保思維與生態工法,讓這座有「綠色魔法學校」之稱的研究大樓,不只吸引Discovery頻道特別來台記錄大樓的建造過程,更在前陣子被英國知名出版社評選為全球最綠的綠建築。

「綠建築的打造要考量當地的自然環境,才能彰顯出環保成效」談起永續環境的思維,林憲德表示,綠建築沒有統一的範本,重點是能不能因地制宜,順應周遭地理環境與結合當地的通風採光來進行規畫。以之前流行於許多校園的生態池為例,他表示,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興建生態池,也不是學校蓋了生態池就可稱之為綠色校園,若後續無法好好維護,生態池到最後很可能淪為「蚊子池」。

而不只成大積極營造綠建築,中央大學也從四年前開始推行「綠色啟動」計畫,透過回收廢棄腳踏車再利用及投入環保生態研究等方式逐步打造綠色大學,運用多元化方式來愛地球、做環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