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教稅引脫教潮 學者籲提升宗教影響力

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 |2013.05.17
1656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在中世紀馬丁路德倡導宗教改革的德國,福音曾經非常興旺,但現在德國新教人數僅占三分之二,德國明斯特大學歷史系近代史學教授格羅斯博爾廷(Thomas Großbolting)直指,「宗教稅」法規引發的脫教潮,使會眾持續減少,因此有愈來愈多的教堂被迫關閉,或轉作其他用途。

格羅斯博爾廷在日前出版的新書《失落的天堂:一九四五年以來德國的宗教信仰》中指出,雖然德國新教人數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但穆斯林與不信教的人數增長最快速,「重新提升宗教的影響和感知力,是對基督教教會的挑戰。」格羅斯伯爾廷強調,雖然德國宗教發展多樣化,卻未對所有宗教一視同仁,因此才會造成愈來愈多的宗教和政治衝突,德國雖然有國家教會法,但還需要「國家宗教法」,重新規範國家與宗教間的關係,並對所有宗教給予同樣支持。

德國教會分為國家教會(Kirche)、獨立教會(Freie Kirche),由於國家教會隸屬政府,政府支付神職人員薪資,而正式領洗登記為天主教、基督教或猶太教會眾,必須依照法規,每年向政府繳付宗教稅(約所得稅的百分之八),作為對教會的奉獻。

德國政府從十九世紀開始徵收宗教稅,由財政部代收,再轉交給教會自行運用,是全球唯一仍堅持徵收「宗教稅」的國家。據統計,德國每年課徵約七、八十億歐元(約新台幣三千億元)的宗教稅,不過一九八○至九二年間,有逾二百萬人為逃避「宗教稅」而選擇脫離教會。

去年,德國天主教主教團公布新規定—「凡不繳宗教稅的教友,不得領聖體、不得舉行教會葬禮,不得在教會及教會所屬學校、醫院等事業體工作」,由於新規定只會讓教友流失的情況更加嚴重,因而輿論批評,但也有神父說,宗教稅收入對於教會從事慈善事業,十分重要,否則教會很多善舉無法推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