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真奇妙 住在太空實驗室裡

羅智華  |2013.04.05
1781觀看次
字級
天空實驗室內部,從兩個角度看艙裡居住和工作的藍圖。圖/NASA

想知道太空人在天空實驗室裡面怎麼睡覺、吃飯嗎?每位太空人有自己獨睡的隔間、睡袋和小儲物櫃,還有洗澡間和衛生設備,聽起來不錯吧。

睡的方面,雖然不像地球上家裡那樣寬敞舒適,但在這樣狹窄的空間裡,每位太空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用簾子隔開成三間,讓三位太空人住,每人還有自己的小儲物櫃,小櫃子是喜愛的八寶箱,裡面放了衣物、愛看的書、愛聽的音樂帶子、和家人的照片,懷念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睡覺的地方和休閒用的育樂室是分開的,這樣的設備,在寶貴的太空站空間裡,是非常奢侈的了。從育樂室和臥室分開的設計上,可清楚感覺到美國人對人權和隱私權的重視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即使在這個50多年前的設計上,已可看出端倪。

飲食,在太空飛行上是一道需要精心策畫的課題。在太空裡,因為無重力影響,物體是飄浮的,含有水分的食物更是難以固定下來,因此飲水進食是一件麻煩事,喝水的時候,萬萬不可像在地球上那樣盛在杯子裡,一定會弄得水花四濺無法收拾,因此飲料是裝在有封口的軟袋子裡,用吸管吸食的,食物也凝結成塊狀,才不會零零散散的四處亂飛,這種吃法使得吃的樂趣大大減低。加上對太空人營養均衡的考量,早期的太空食物實在乏味,後來美國太空總署聘請食品營養專家來調配食物,近年來的太空食物已大有改善。到了現在的國際太空站,伙食已經不錯了,將來我會向各位介紹。

進餐的時候,椅子是不需要的,因為在太空無重力環境中,人體缺少了地心引力,不容易像我們在地球上一樣貼著地板站立,而多是飄浮在空氣中的,所以吃飯的時候不必坐下,站著並不費勁,根據太空人傳回來的經驗報告說,無論是吃飯或是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坐下來反而比較困難,因為要改變自然的飄浮姿勢而強行坐下來,需要特別抽緊腹部肌肉,因此格外費勁,連彎腰穿鞋子,或繫鞋帶都不容易,需要腹部幫助使力,才能彎身。

正因如此,太空艙內的地板不是平滑的,用的是特別有網狀的板子,須要站著的時侯,網狀地板能使腳底有抓附點,才站得住。

不過,廁所裡面的地板又不一樣了,為了便於清洗,廁所地面要平滑,早期太空飛行,上廁所是一件困難的大事,因為那時對人體在太空無重力環境反應了解不多,廁所設計未臻完善,再加上那時太空人需蒐集自己的排泄物樣品,帶回地球進行醫學研究,所以如廁十分不易,前面說過,因為無重力影響,物體是飄浮著的,含有水分的東西更加水花四濺,一塌糊塗!後來對太空環境的了解逐漸增加,今日國際太空站上的廁所,由專家設計,已經大有改善。

窗子,在太空站上,像人的眼睛一樣,是探測太空景象重要的關卡,因此美國早期的太空實驗室上已經開好了窗子,雖然育樂室裡備有飛靶和撲克牌,供太空人消遣用,但是太空人很少動用到這些玩具,因為他們一有空閒,就會從窗口往外眺望,欣賞奇妙的太空景象和遙遠在腳下的家鄉。

以上是1970年初的情形,現在的國際太空站,各種情況都大有改善,以後向各位介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