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鼓勵國人結婚生育及減輕育兒經濟負擔,不斷訂定「好康」措施,提供產假、育嬰假、扥育及生活扶助、生育及育兒津貼。但兒福聯盟指出,不僅申請條件嚴格,且各縣市認定標準寬鬆不一,讓人無所適從。
兒福聯盟舉例,申請育兒津貼必須父母都沒工作,對想賺錢補貼家用的婦女來說造成困擾,亦有鼓勵不工作之嫌。台北市提供育兒津貼,新北市則廣設平價托兒所,措施也有差異。
筆者認為,鼓勵生產的良善政策,應讓有需要家庭和父母看得到、吃得到,才能讓有意增產報國的民眾無後顧之憂。因此,有必要通盤檢討,就補助項目、條件及額度等重要事項統一規範,並視實際情況訂定合情合理、有彈性的運作模式,不要堅持刻板的固定辦法,且可提供更多元選項,不以金錢補助了事,這樣才叫「福」利。
兒童節各縣市送給兒童的禮物或福利,同樣也各自為政,完全看縣市預算、執政首長及教育機關的好惡而定,令許多家長和學生不滿。
童少都是國家未來主人翁,受到的關愛和資源挹注,不應因所處縣市不同而有差別待遇。希望主管機關及縣市政府整合意見,研訂公平公正、盡善盡美的兒福政策,不要一國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