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玫瑰人生》 艾迪特‧皮雅芙的玫瑰人生

文/陳莉雯‧圖/向洋影業 |2013.03.23
3178觀看次
字級

曾在一堂法文課中,老師問起是否有想學習或重溫的法文歌曲,有半數同學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這首著名香頌的喜愛。

其中有同學更提到,這首歌所帶出強烈的情感與濃厚法國情調,讓他一度將其與巴黎畫上等號,甚至燃起學習法文的欲望。

〈玫瑰人生〉原唱(亦是填詞者)艾迪特‧皮雅芙(丼ith Piaf),活躍於三十至五十年代法國歌壇,是當時少數能登上美國音樂聖殿卡內基音樂廳的歌唱家。其傳唱後世的多首經典歌曲,不僅橫跨各個世代、國度,至今仍然在電影中被頻繁的引用。而皮雅芙崛起的傳奇,亦常為後人所追憶。

關於皮雅芙的那些事

艾迪特‧皮雅芙,出生於一九一五年巴黎美麗城(Belleville),但對她而言,美麗城似乎不如其名那樣美麗。

皮雅芙出身貧寒,父母皆是賣藝求生之人,從小她就過著浪人般生活。第一次大戰期間,父親出征,她跟著賣唱維生的母親在街頭求生,母親受不了漫長的等待,拋下皮雅芙而去。

父親歸來後,將她丟給經營妓院的親人撫養。長相清秀嬌小的皮雅芙,深得妓女們寵愛。雖然當時身染惡疾,但妓院生活算是她悲慘童年中,一段短暫的溫暖時光。接著,父親又將皮雅芙領進馬戲團,做著卑微的工作。之後父親離開馬戲團,又帶著她在街頭討生活。在一次為招攬客人,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皮雅芙獻出人生第一次演唱。

有一天,酒吧老闆Louis Lepl嶪發現皮雅芙驚為天人的歌唱天賦,Louis不但器重她,甚至幫她錄製唱片。好景不常,Louis被謀殺,而皮雅芙也因認識一些街頭混混,間接背負了不少罵名。

名聲一落千丈的皮雅芙,找上同樣傾慕她歌喉的Raymond Asso。透過Raymond的幫助,皮雅芙從唱歌基本的咬字發音,到肢體手勢、服裝造型等,皆徹底改造,一步步的將她調教成今日大家所熟悉的艾迪特‧皮雅芙。

皮雅芙像顆鑽石般,閃耀著法國歌壇,而照亮她生命的男人,也出現于斯。初赴美發展的皮雅芙,結識了同樣赴美發展的拳王Marcel Cerdan,兩人旋即陷入熱戀。一位歌后,一個拳王,好不愜意。但一場意外空難,Marcel死於為奔赴與皮雅芙約會的路途中。熱戀中失去摯愛,對皮雅芙不啻是個嚴重的打擊,失去Marcel的悲慟,讓她就此陷入了絕望。加上一場嚴重車禍,讓她身體每況愈下。

永恆的玫瑰傳奇

後續的幾段婚姻,似乎未能帶皮雅芙走出人生陰霾。身心俱疲的她僅能藉由演唱來肯定自己。台上她聲勢如日中天,台下卻鑽入嗎啡與酒精所提供的解脫世界。這個曾醉倒巴黎,二戰期間撫慰無數法國人民的聲音,一生顛沛,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La m獽e電影中以跳躍的敘事方式,交錯了皮雅芙現況、回憶,視點之混亂,也許可讓我們稍稍領略其生命歷程的跌宕。但看皮雅芙的一生,其實更像飲一杯既濃且烈的酒,令人頭痛欲裂,但也讓人領教那強悍的力量。

在她纖細的身體裡,所展現出無可匹敵的氣勢,與生命經歷賦予她強烈的意志與無悔的愛,最是令人欽佩!想想,至今也許沒有第二人可如皮雅芙那般負有盛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