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植櫻花後遺症 單一樹種恐導致 生態失衡

羅智華 |2013.03.15
1826觀看次
字級

時序進入春寒乍暖的三月天,不只是全家人出外踏青的好時機,也是阿里山櫻花季、日本賞櫻季揭開序幕的春遊時節,相信許多人早已訂好旅遊食宿、準備前往櫻花勝地賞櫻去。台灣民眾向來喜愛顏色討喜、綻放枝頭的山櫻花、吉野櫻,尤其這幾年吹起一股賞櫻熱潮,更讓不少觀光景點廣植櫻花樹、甚至不惜砍掉原生樹種,為的就是吸引賞櫻遊客的大駕光臨、衝高人氣,但如此捨本逐末的作法卻可能帶來「生態失衡」的副作用,令專家學者感到憂心。

像台南的巴克禮公園三年前也曾因為「趕流行」而在園內種植了數百株櫻花,期盼能打造一座與日本相媲美的「櫻花公園」,沒想到因南台灣氣候炎熱,導致櫻花不是水土不服,就是耐不住炙熱高溫而紛紛枯死,導致美意盡失。對此,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有感而發表示,並非所有地區都適合種植櫻花,得考量其緯度、溫度與品種,才不會讓櫻花樹適應不良。

「太過單一的樹種不但會導致生態單一化,還可能因為病蟲害而全軍覆沒,」管立豪表示,單一樹種除了影響生態多樣性外,一旦病蟲害襲擊就有可能導致樹木生病、死亡;像山櫻花就是保育類昆蟲霧社血斑天牛幼蟲的食物來源,過去也曾發生過山櫻花因此而枯死的事件。

每種植物都有自然美

他指出,每種植物都有獨特的自然美,無論是桃花、梅花還是油桐花都有值得欣賞的生態特色,我們應在賞櫻與生態間取得平衡點,若真要種植櫻花,他建議並不需要砍掉原生樹種,而是可以利用當地剩餘空間來種植,藉此讓生態與林相可以豐富多元。

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陳朝圳表示,生態系的組成是由不同的樹種與動植物共同形成,當林相豐富時,裡頭的生物自然也就不會少;換言之,要孕育多元化的生物得仰賴「生態多樣性」,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都重視生態保育的原因所在。以櫻花來說,雖然花蜜與樹幹都能吸引鳥類與蜜蜂等生物前來棲息、覓食,但這畢竟只是部分物種,而大量遍植櫻花的後果就可能導致這些特定物種繁殖過頭而影響其他物種生存,因而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危害,當全國各地一窩蜂種植櫻花,卻沒有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與環境時,從生態保育角度來看,並不是件好事。

種樹要適得其所

而不只櫻花,培養正確造林的良好思維與維持森林保育亦是維護自然生態的重要工作。適逢三月十二日是一年一度植樹節,許多縣市都將三月命名為「植樹月」,但很多民眾常以為只要把樹木種下去,就能達到吸收二氧化碳、保護地球之效,卻不管自己種了什麼樹、有沒有種對樹,導致樹木發育不良、了無生氣。

陳朝圳表示,每種植物都有其適合生長的環境,樹木的栽種應該要適得其所,把植物種在對的地方,這就是生態學上所謂的「適地、適木」原則;若一味要將溫帶或寒帶植物移植到熱帶地區,不但會害死植物,也可能讓當地生態「還未蒙其利、就先受其害」,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不能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觀賞私欲,而不考慮其後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