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生活學-- 葉佳讓雕出 愉筷、好柿花生

郭士榛 |2013.03.04
201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新竹「台灣工藝之家」佛像雕刻師葉佳讓,運用傳統雕刻技法,發揮其創意、研發的精神,在主業佛像雕刻中發展出其副業,躋進文創產業行列,為工藝創意產業創造新的市場價值。

「傳統雕刻發展出文創產品,並不是我刻意做的。」葉佳讓說,回想發展文創,應是一件雕塑品「塑做堆」的延伸產品,沒想到受到喜歡,大量生產,日後又有其他作品的持續發想,竟使葉佳讓在文創產業占一席之地。

塑做堆 族群大融合

葉佳讓指出,興起創作「塑做堆」的念頭,因當時正值選舉,政黨惡鬥,族群問題不斷被炒作,他認為,木雕創作應反映社會、人文、政治、經濟、宗教等大環境演變。他以寶島台灣為底,上面堆砌蕃薯、芋頭、小米、玉蜀黍、花生和蒜頭,隱喻原住民、閩、客、外省、新住民、外籍配偶等族群大融合。

沒想到「塑做堆」中的花生造型,相當受歡迎,收藏家紛紛反映,葉佳讓創作更好收藏的花生作品,葉佳讓苦思許久,有一天一家人去新埔玩,市集上擺滿紅紅的柿子,相當耀眼,「事事如意」是代表柿子吉祥話,這句話刺激葉佳讓,「柿子和花生可以結合,讓好事發生,諧音吉利有趣。」於是「塑做堆」延伸出第一件文創產品「好柿會花生」吉祥吊飾。

吉祥物 好事會發生

「好柿會花生」吉祥吊飾第一代產品,是葉佳讓運用雕刻所餘的木材,台灣紅豆杉刻成柿子,印度老山檀香刻花生,可惜因木材取得困難,無法量產,產品卻受到新竹郵局青睞,要求葉佳讓大量生產。葉佳讓說:「木雕曾為新竹帶來一段輝煌歲月,新竹郵局藉由地方特色文化的推展,將創新的動能注入產業,並為木雕轉換附加價值。」才規畫銷售「好柿會花生」吉祥吊飾集郵商品。

葉佳讓創作題材具豐富的台灣味,製作過程也是堅持MIT,從創作、選材、製作到包裝,全都是在台灣完成。「好柿會花生」主題花生、柿子從他的木雕創作翻鑄,「雖是生活藝術品,工藝媒材卻極多元,創作媒材包括樹脂、琉璃、編織,光郵局通路就熱銷上萬個。」在台灣各大通路都受到消費者歡迎。

金愉筷 送禮添喜氣

有四十餘年木雕創作經歷的葉佳讓,對於台灣工藝十分執著。「取諧音吉利是台灣人的文化特色之一,我也將這樣的文化發揮到創作上。」

繼「好柿會花生」後,葉佳讓再推出新系列的喜氣商品「愉筷」,「可說是最具台灣味的拌手禮」,以著名景點日月潭「總統魚」為發想靈感。

葉佳讓表示,他用阿里山檜木製成的筷子,以磁器製成的魚型筷架,取「魚」和「檜」的諧音「愉筷」,象徵幸福愉快。葉佳讓很能運用中國的喜慶用語,像是筷架是銀色、筷子上鑲鑽石,他就說:有「盈餘」(銀魚)「賺得快」,若筷架是金色就是「金(真)的賺得快」,讓消費者聽了都開心。

葉佳讓深信「產品會說話」,可是年紀大的工藝家對行銷相當困擾;葉佳讓強調,工藝家的創意、設計固然重要,但行銷策略,除靠政府建構良好的行銷平台,他期望「企業界主動購買台灣產品做為禮物,擴展創意人的行銷管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