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文學

人間社記者黃俊雄 |2013.03.03
2126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上周邀請南華大學執行董事、現任佛光山宗委依空法師,主講「佛教與文學」,他妙語如珠的闡述佛教於二千多年來,對中國文學、語言、繪畫、建築、音樂、戲曲、風俗等多元面相,產生的重大影響。

華梵文學融合

佛經翻譯從東漢末年萌芽,後秦的鳩羅摩什、梁陳的真諦兩位大師,和唐代玄奘大師投入佛經教理和文學翻譯,透過梵華融合,產生佛教文學新體裁,充滿文學性,對中國文化影響甚大,號稱三大佛經翻譯家。

佛傳文學可分為:人間佛陀傳記文學如《長阿含.遊行經》,描述佛陀證入無餘涅槃之前,對弟子的叮囑,簡潔的對話內容,彷彿現代的短篇小說,表現出人生最後臨去一瞥的從容篇章。

神聖佛陀傳記文學,是佛陀涅槃後,弟子們因為思念,歌頌佛陀累劫中,六度萬行的無量功德,在《本生經》中佛陀時而出生為美麗仁慈的九色鹿、智慧理性的猴王、精進勇猛的鸚鵡,時而化為割肉餵鷹的尸毘王、捨身飼虎的太子,故事生動感人。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借動物諷喻現實,明顯受其影響。

自古以來被尊為諸經之王的《法華經》,是佛陀晚年在印度靈鷲山所宣說,整部經典以莊重瑰麗的故事、巧妙的譬喻和寓言,豐富了經文內容,雋永趣味,充滿文學性,是寓言文學與兒童文學的濫觴。佛弟子傳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大素材,禪宗的各種燈錄,乃至歷代高僧的碑誄,都是佛教傳記文學的重要文獻。

新詞彙與新觀念

平日我們習以為常的外來成語,百分之九十來自佛教名詞與名相,例如:一知半解、三生有幸、五體投地、無常、無明、輪迴、六道、苦空等不勝枚舉。這些用語遍及文學、歷史、哲學、文化等各領域,提升了漢語的新語辭,擴充了漢語的新意境,豐富了漢語的表現能力。

四聲、反切與音韻

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聲明學也傳至中國,齊梁文學家沈約、王融、周顒等,吸收了佛經轉讀時梵文拼音的平上去三聲,再加上中國音韻原有的入聲,合併而成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唐代絕句、律詩賴以開創與蓬勃發展,四聲、反切的形成與運用,直到今日不但在文學創作,就是語言也深受影響。

變文與變相

變文是拿佛經內容來俗講、敷演,有說有唱,為了收到警眾宣教的效果,講些因緣、譬喻等故事,是佛教的一種布教法。後來演進成宋代的話本與說書,及明清的章回小說,這種詩歌、散文混合的新文體,開創了中國說唱文學的先河。變相則是將佛教故事,以繪畫、浮雕、雕塑等造型呈現,使文圖並茂,讓佛法接引眾生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如《百喻經》、《高僧傳》漫畫版,備受歡迎喜愛。

文人與作品

佛教深植中國二千年,已成為中國文化、社會民情的一部分,歷代有名的詩人如謝靈運、王維、柳宗元、白居易、蘇東坡、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對佛學都很投入,從文學角度來看,詩歌文集是佛教雅文學的篇章,各類筆記小說、戲曲等,盡為佛教俗文學的題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