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變身佛教園區 泰戮力弘法

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 |2013.02.20
846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泰國清邁府府尹他寧宣布,內閣會議日前已批准該府直轄縣詩蒲美鎮叻威提路一座女子監獄遷建,原址改成「佛教園區」,並由政府出資建造一尊佛像,安奉在園內,以供善信禮拜祈福。

這項改建專案是泰國宗教事務局佛教辦事處今年清邁市發展計畫之一,預算斥資一億五千萬銖(約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建成後將作為當地佛教活動場所,例如祭神儀式等,此外還有廣場,提供給民眾舉辦聯誼活動。

清邁有「歷史之城」的美譽,滿哥瑞國王於一二九六年遷都於此,成為蘭納王朝的新首都,亦稱「新城」。十四世紀以後,蘭納王朝受佛教影響,在清邁大舉興建佛寺,逐漸成為佛教聖地。一四七七年提洛卡拉王在柴迪隆寺舉行第八屆世界佛教會議,使清邁市揚名國際。

上世紀以來,泰國宗教事務局倡導以共同的宗教信仰鞏固民族團結的根基,而正信佛教可以防止異端思想的侵襲,因此自一九六○年代開始,制定佛教傳法與弘法計畫,以加強民眾對佛教的信受奉行。

為響應這項計畫,曼谷的兩所佛教大學—大宗派朱拉隆功、法宗派摩訶蒙固率先制定了比丘培訓方案,盼提升比丘素質、為人民提供宗教教育,並支持社區發展計畫。一九六七年,泰國東北部(包括清邁府)還建立了「僧伽社會服務中心」,成為鼓勵比丘參與社區發展培訓計畫的一部分。

至一九七○年代,佛教傳法與弘法計畫已見成效:總計動員了近萬人次的比丘,到學校、政府部門、監獄和公司行號宣講佛教道德、主持傳戒和習禪訓練。聽過講道的民眾近千萬人次,數百人受比丘戒,逾五十萬人習禪,使佛教弘法漸趨泰國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