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任遨遊

余曉梅 |2013.02.16
1779觀看次
字級
樂譜凹的景致彷彿是放大的樂譜。圖/余曉梅

好攝之徒 遊紅土地



文與圖/余曉梅



近年被大陸攝影家譽為「攝影天堂」的雲南東川紅土地,不僅台灣人很陌生,就是大陸人,甚至住在雲南的人,也很陌生。加上道路交通、食宿條件不是很好,因此兩岸都少有旅行社會安排這個行程。

我們這群「好『攝』之徒」,於去年五月不畏「機」車勞頓、山路險峻,從昆明翻山越嶺,一路顛簸到紅土地旅遊攝影。

留得人健在 才能再拍照

途中,因為我們一路要求停車拍照,又拖拉延遲上車,被開車的師傅抗議,說:「照你們這種走法,晚上也到不了賓館,天黑山路很危險的。」嚇得我們再也不敢要求停車。

但一路都是好風景,大夥只好一會從左窗拍,一會到右窗拍。可師傅又說話了:「你們這樣全擠到一邊,車子重心不穩很危險的。到紅土地才是真正的風景呢!」

大夥兒只好乖乖的坐著,畢竟保住老命(我們的年齡從五十到八十)回台灣比拍照更重要。

漫漫紅土原 富含氧化鐵

終於在天黑前到達住宿的賓館。我們住宿的「紅土印象賓館」,是新近才完成,就座落在錦繡園景點附近。能夠住在景區裡,對我們這群攝影愛好者來說,真是太棒了!

東川紅土地位於烏蒙山區新田鄉,一個叫「花石頭」的村莊,距昆明有二百多公里,海拔約一千六到二千公尺之間,是紅土高原最典型、最具特色的地區。東川自古以產銅聞名,古時的錢幣大多是東川銅鑄造。因氣候溫暖濕潤,使得土壤裡的鐵質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東川數百公里一望無際的紅土地。

全球沙漠化 乾旱致休耕

每年的五、六月是油菜花、土豆(馬鈴薯)開花,麥子收割的季節;九至十二月則是油菜、土豆、蕎麥收穫季節。這兩個季節的紅土地色彩,最為豐富,因此也是前往紅土地旅遊最佳季節。

從昆明前往東川途中,當地導遊告訴我們,因為雲南已經連續三年乾旱,紅土缺少雨水滋潤,不若以往那麼紅,作物也只能種些高抗旱的作物,很多土地還被迫休耕。

層次很分明 色彩很斑斕

但一塊塊紅、白、黃、淺綠、深綠層次線條分明的土地,以及碧藍的天空,還有純樸民風,還是讓我們讚嘆不已。

紅土地景區由月亮田、落霞溝、七彩坡、打馬坎、錦繡園、樂譜凹等景點組成,面積約二十平方公里。

打馬坎村莊後的山頂上,是觀賞日出的最佳點。我們不到六點到達山頂,已大約聚集了三、四十人,大砲攝影器材已經架設在腳架上。二十分鐘後,人數至少多了一倍、聽說話口音,除了大陸、香港、台灣,還有說英文的。

險地闢梯田 圓丘種作物

落霞溝離紅土地景區有點距離,當地人稱陷塘地,也就是台灣所稱的「山谷地」。村民把陡峭的山坡,開墾成梯田種植作物,還真讓人佩服他們的勇氣與膽量。

錦繡園、七彩坡、樂譜凹、鍋底潭、西瓜地等景點,則都是較平緩起伏連綿的丘陵地或坡地,有的像鍋蓋、有的像西瓜渾圓,因此而命名。

村民們在這些像西瓜、鍋蓋、鍋底的土地上,種上自家所需的作物,就拼成了這五彩繽紛的夢幻美景。

美景的背後 艱苦求生存

在我們讚嘆紅土地美景的同時,也看到了住在紅土地的村民,生活相當的艱苦,而且,他們至今還完全依靠人力和牲畜來耕作。

我們在一處麥田,看見一對年輕夫妻在收割麥子,他們還不會走路的男娃兒,嘴裡吸著奶嘴,就坐在一旁割過的麥田中張望。

團友趁年輕媽媽照顧男娃時,拿起她的鎌刀割麥子,可割沒幾分鐘就腰痠投降。年輕爸爸一面割麥一面跟我們聊天。

退耕以還林 挽救好景觀

原來,我們認為的天堂美景,其實原本是滿布石頭、砂礫的荒地,開墾起來很辛苦,加上大多是坡地,土地存不住水,只能種些耐旱作物。

此外,土地也不是祖傳的,是上級按每家人口分配不同等級的土地,所分得的土地又不和住家連在一起,有些甚至要離家走二、三小時才能到。

然而村民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憂,那就是:東川素有「世界泥石流(土石流)自然博物館」之稱。為防止土石流失日益惡化,雲南省政府已禁止部分區域耕作,並種植松樹以「退耕還林」,讓土地得以休養生息。

取景加構圖 拍壯觀奇景

這趟的紅土地之旅,不僅讓我見識到紅土地壯觀絢麗的奇景,更因同行者有一位大師級攝影同好,讓我學習到不少取景與構圖的巧思,讓我獲益良多,不虛此行。

最棒的是,大師珍貴的攝影器材,也讓我大開眼界。大師還大方的提議讓我拿它拍個照,我可沒這個膽,萬一拿在手上有個閃失,我可是賠不起呢,摸摸過過癮就好了啦!

在此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位大師級團友是國內攝影比賽的得獎高手,但已是七十從心所欲的我,只希望能快樂的玩、輕鬆的照,因此隨文所提供的照片,皆是用一台輕巧的類單眼相機拍攝的,實在無法把紅土地的壯觀奇景,完全的呈現出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