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自在又健康】 保護脾胃 減少疾病

楊乃彥 |2013.02.04
1080觀看次
字級

如果你健康不佳,請注意飲食內容和習慣。吃對了食物,有改善體質、轉弱為強的機會。古人積千年的經驗,相信「病從口入」、「藥補不如食補」。很多現代人不忌口、暴飲暴食、愛「吃到飽」,吃出一身的病痛和毒素。據統計,每天門診約百分之五十是腸胃道疾病,最暢銷的藥就是治「便祕」的藥,而便祕為百病之源。

「脾胃為後天之本」,日常養生保健宜從調理脾胃開始,效果最快。西洋人也有「食物就是藥物」、「吃什麼像什麼」的說法。身體需要的營養素來自每天的飲食組合,太重視口慾、口感的現代人,忽略了一百兆身體細胞的需要,落得病痛纏身。

過度依賴藥物,反而妨礙消化吸收,又打亂生理代謝,衍生出終身離不開藥物的代謝症候群;生活品質低落,帶病延年,失去生命力和生活樂趣。

中華文化有數千年的「食養」經驗,主張「七分養、三分治」,符合飲食無度的現代人需要。重視「物質、能量、信息」的中華食療可補充西方「營養學」只重視科學和物質的不足,東西方結合,全方位照顧人體健康。

中華食療簡單易行,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自然減少病痛,避免醫療浪費。食療不僅能維護健康,也有治病的功效。

食療主張質量平衡,食物的品質、營養要豐富多元,總量為飽足感的七分即可,降低消化功能的負擔。現代文明病多肇因於偏食又過量,造成營養不良的肥胖和代謝症候群。固本培元之道在解除病因,而非主流醫學的壓制症狀;病因不除,病情又因藥物副作用而複雜化,久治不癒,患者身心受創,對健康失去信心。

每日三餐飲食組合食材宜超過三十種以上,含括六大類食物。飲食多變化,才能提升食慾,同時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任何美食吃多了都可能累積毒素在體內;任何食材一周內不宜連續食用三次以上,以免體內產生自衛的排斥(過敏)反應。

實行「多變而量少」的飲食原則,既滿足身體需要又保護消化功能。如此,現代人的疾病門診減少一半以上,不但改善國民健康品質,健保的醫療需求量也減半,不再有赤字,一併解決了健康和醫療兩大難題。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