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千位耆老 搶救口傳文學

 |2013.01.11
1211觀看次
字級

【新華社電】中國大陸山西省六十九歲農民劉潤恩,花五十年尋訪上千位耆老、村婦,蒐集數千個笑話、歌謠、俗諺、謎語和民間故事,整理出版十餘本書,還成立工作室,與志願者一起搶救口傳文學,被稱為「現代蒲松齡」。

劉潤恩的話不多,說完一句話總停頓一會兒,很難想像他寫出許多動人的故事。他五十年來走遍山西省襄汾縣,尋找有趣的故事。他說:「襄汾歷史悠久,謎語、歇後語特別多。」

劉潤恩說,以前農村沒有太多休閒娛樂,一年難得看一齣戲,平常最大的樂趣就是聽「古話簍子」,即當地說古代民間故事的人。不論在田邊、村口或火爐旁,村民只要看到「古話簍子」,就會要求講故事。

劉潤恩從小就愛擠在人群中聽故事,中學時愛好文學,開始蒐集、改編民間故事和笑話,一生樂此不疲。為了蒐集資料,劉潤恩有空就去找「古話簍子」聽故事,有些人被他纏得厭煩,乾脆不做了,他只好趕緊陪笑臉,並幫助他們工作。不少人被他的誠心感動,把滿腹的故事統統掏給他。

劉潤恩說,找到一個願意分享的「古話簍子」,就像找到一座礦脈,可挖掘到意想不到的寶藏。他曾在一個「古話簍子」身上「挖」出四百三十一個傳說故事,特別整理成書。

「古話簍子」腦袋裡藏著豐富的文化和故事,大多年事已高。劉潤恩感歎很多故事還沒被傳承下來,就隨人逝去了。他覺得憑一己之力難以搶救快速消失的民間文學,二○○九年發起「搶救民間文學」徵文大賽,引起廣大回響,蒐集到各類民間文學作品近三千件,編輯出版《盤道民間文學》、《張良的傳說》和《趙氏孤兒的傳說》等書。如今,劉潤恩蒐集的民間故事成了襄汾縣的「文化名片」。

劉潤恩的名聲漸漸變大,許多人看見民間文學的重要性,自願加入他的行列。劉潤恩成立工作室,成員老中青三代、各行各業都有,一起為保存文化努力。劉潤恩說:「看到這麼多人出錢出力,義務搶救民間文學,我的幹勁更足了,要為後代保存更多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