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三代.薪傳偶藝】走過百年小西園

文與圖∕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12.12.26
3240觀看次
字級
許王藝師教學示範

我與小西園的結緣是在一九七○年代,屬於廟會戲棚下的觀眾,深深被許王的偶戲藝術所感動。一九八○年代,我加入基金會,為規畫民俗活動,安排出國演出,或推薦表演藝術獎項,對小西園才逐漸有更深刻的了解,真正認識到布袋戲前場主演人偶一體與後場鑼鼓點所展現的藝術魅力。

在與小西園的認識基礎上,一九九七年元月,我被基金會推派主持文建會的「布袋戲許王技藝保存案」,為期二年半,先後執行了藝師技藝的影音與文字紀錄、經典劇目、曲譜的整理,繳交五類型十四齣戲的成績。這段期間。由於密切的接觸、多方的觀察,追蹤戲路、深入訪談,在不設防的情境下,真正見識到許王這個人,也解讀了小西園符碼。

第一代許天扶藝師奠基石

許王的父親許天扶(一八九三~一九五五年)出身新莊,十五歲拜在南管師傅「金水師」門下學藝,十八歲到「錦上花樓」當頭手。一九一三年,買下板橋「四時春」戲籠,自組「小西園掌中劇團」,以俐落的動作、清晰的口白聞名台北城,為新莊「布袋戲窟」增添光彩。

他熟諳南管戲文,也吸收北管戲的菁華,不僅文尪身段演得漂亮,且擅長跳窗仔、打籐牌等特技,與台北盧水土「宛若真」齊名,並稱為「台北龍虎籠」。天扶師的招牌戲碼為三公戲—─《濟公傳》、《施公傳》與《彭公案》,最能展現看家本領,讓觀眾為之痴迷、陶醉。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訪台,當局邀集台北市各子弟軒社以各種戲曲、陣頭、藝閣五十三隊盛大歡迎,許天扶「小西園」曾受邀演出;一九三三年七月六日晚上八點,天扶師在台北草山(今陽明山)為日本皇族久邇宮殿下演出《二才子》與《武松打虎》,細膩巧妙的偶戲表演,贏得觀賞者的高度肯定,當時的《台灣日日報》也大幅報導。

一九三七年,日本在台灣推行皇民化政策,全面禁鼓樂,戲曲界一片蕭條。天扶師為了謀生,於一九三九年,與夫人帶著三歲的次子許王及兩位後場樂師渡海到廈門發展,但並不得意,妻死異鄉,處境淒涼。

一九四一年,許天扶帶著太太的骨灰與幼兒返台。許王曾回憶這段經歷說:「我四歲學布袋戲,五歲學打鼓,六歲站在板凳上當父親的助手。」

天扶師返台後重新出發,憑著一身精湛偶藝展現亮點,成為「小西園人形劇團」演師,因風評甚佳,受邀進入「榮座」公演日本劇,如:《鞍馬天狗》、《黑頭巾》、《水戶黃門》。

第二代許欽、許王接棒

一九四三年,日本徵召台灣藝人勞軍,組成「慰問隊」,「小西園」亦在編列之中,天扶師帶著長子許欽,隨慰問隊到各地日本軍團表演,走遍台灣北、中、南。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廟會活動再現生機,戲曲演出蔚為風氣,天扶師租用「金龍環」戲籠演出,稱霸台北布袋戲界。他的演戲祕訣是:「一緊(快)二慢三休。」也就是情節該快就快、該慢就慢、該結束就結束,乾脆俐落。

他用心經營劇情,展現戲劇張力,因此能引人入勝。一九四七年,許天扶以一齣《武當劍俠‧斷電光手》,轟動士林、松山等地。次年,政府禁演外台戲,布袋戲團紛紛轉入戲院。

一九四八年,許王十三歲,畢業於新莊國小,立即被父親安排擔任二手。一九五一年,布袋戲外台戲全面開禁,「小西園」、「亦宛然」曾有幾次的「雙棚絞」,為布袋戲界帶來熱鬧與活力。這時,五十九歲的天扶師因聲音沙啞、年紀大,決定讓十六歲的許王接棒,擔任「小西園」頭手,自己則退居二手。次年,他正式退出布袋戲界,許欽、許王均分戲籠,許欽以「新西園」自立門戶,許王則接掌「小西園」。

一九五五年,天扶師病逝,享年六十三歲。他的布袋戲生涯五十年,從南管齣、北管齣到創俠戲,一一親身參與,用心揮寫台灣布袋戲的史頁,堪稱是一代藝師。

許王的傳承與發揚

許王在父親有意調教下,十六歲正式擔任主演,他的「破筆戲」(開戲)文戲是《二才子》、武戲則為《青龍關》,可說是深得天扶師的真傳,文、武兼擅。面對當時炫目的金光戲,他臨危不亂,運用他的編劇才能,改編歷史劇、平劇,為傳統布袋戲注入新血,留住忠實的戲迷,也吸引新的觀眾群。

一九六四年,他改編《三國演義》,將平劇的場次、情節、音樂運用於掌中戲,演出《古城訓弟》,奪得全省戲劇比賽的冠軍。

許王專心操偶,期望人偶一體,為求漢文口白精準的發音,他請教漢文先生;為安排情節,他聘請排戲先生吳天來傳授心法;為了吸收平劇的特點以豐富掌中戲,他與後場樂師一起學平劇,請平劇老師教鑼鼓、曲牌、身段及唱腔;閒遐時,他閱讀小說、書報,為編新劇尋找靈感。深厚的家學基礎,加上積學養氣與靈活的戲劇基因,終於讓他集編、裁、導、演於一身,在偶戲乾坤盡情揮灑。

他擅長各類戲碼,其傳家戲齣共五類數百種,包括:籠底戲(如《湯伐夏》)、改編歷史章回小說(如《魚藏劍》)、改編平劇(如《蕭何月下追韓信》)、北管戲(如《鐵板記》)、創作劍俠戲(如《龍頭金刀俠》)等,因此,戲迷誇他「滿腹戲文」,同行藝師稱為「戲狀元」。他超人的編劇才華與裁戲能力,不少同行主演遇到排戲難處時,只要一通電話打到他家,馬上化解困境,因而有「電話解幕」的趣事,一時傳為佳話。

小西園、許王屢獲獎項

一九七八、一九八○年,台灣地方戲劇比賽,許王再度以《古城訓弟》以及《華容道》分別贏得冠軍,由於演技精湛紮實,念白典雅優美,不僅建立獨特的身段與後場,更為布袋戲展現一種精緻的綜合美學。

一九八五年,「小西園」榮獲第一屆「薪傳獎」布袋戲團體獎;一九八八年,許王五十三歲獲頒第四屆「薪傳獎」布袋戲個人獎,這毋寧是對他的表演藝術的最高肯定與致意了。

一九八三年,小西園得到日本「人形劇協會」的邀約,巡迴演出二十天,正式以布袋戲開啟文化外交之門。後來陸續進行三十三次國際文化交流,經歷亞、美、歐、澳、非五大洲,兌現了小劇團的大夢想。他以精采的劇目《武松打虎》、《白馬坡》、《桃花山》與《夫妻重逢》,所到之處,觀眾為之沉醉為之喝采,尤其是各國偶戲藝師紛紛到後場觀摩交流,為「內行人看門道」作了最好的示範。

第三代許國良設戲偶展示館

二○○一年,「小西園」慶祝八十八周年慶,許王的長子許國良並在新莊老街成立「小西園戲偶展示館」,以厚實布袋戲文化。

同年八月,許王六十六歲,榮獲第五屆「國家文藝獎」,成為傳統表演藝術類的得獎人,得獎的理由是:「他是一位台灣傳統布袋戲重要演師,從藝六十年,技藝水準精湛,藝術風格圓熟,具有累積成就。近幾年來,於創作與傳承上均有卓越貢獻。尤其難得的是,他身為傳統藝術表演者,卻能與時代脈動同步前進,展現多元演藝與持續創作力。」

這個獎,代表至高的榮譽,更是一種冠冕,對投入偶藝六十多年的許王而言,可謂實至名歸。獲獎者援例要出版藝術大師的傳記,由於機緣,我被推薦為許王傳記的撰寫人,我從多年累積的《小西園偶戲藝術》(未刊稿)抽出部分並多面向整合後出版,書名《阮註定是搬戲的命》。

今年,適逢「小西園」百年,基金會決定出版典藏版《小西園偶戲藝術》,以作為賀禮。在重新校訂舊稿之際,忽然想起國良生前鼎力幫忙的往事與許王老師來基金會老淚縱橫的情景,內心泛一股悲愴,那是來自於台灣布袋戲命運的撼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