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論語】 孔子的 衣食住行

劉貫之 |2012.12.25
1997觀看次
字級

孔子不僅胸懷濟世安民之志,對生活中的諸多細節亦十分留心。從他的衣食住行之中,可以學到很多養生的智慧。

不妨先從他的衣著習慣說起。《論語‧鄉黨》載:「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夏天,他在室內穿葛布的單衣,出去時還要再穿一件上衣;居家時,身上的皮襖會做得長一些,但右側的袖子要剪得短一些,以方便讀書寫字;為了防寒保暖,睡覺時會穿一件長度過膝的睡衣;到了冬天,則用狐貉皮當坐墊。

孔子對食物的烹飪要求很高,「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鄉黨〉),糧食要舂得很精,肉類要切得很細,以便於消化;他很會喝酒,「唯酒無量,不及亂」 (〈鄉黨〉),但以不喝醉為度;同時,強調「不為酒困」(〈子罕〉),十分反對酗酒。

他有很好的飲食、睡眠習慣,「食不語,寢不言」(〈鄉黨〉),吃飯時不說話,有利於食物的充分咀嚼;睡覺時不說話,可以避免愈講愈興奮,有利於提高睡眠品質。

說到日常起居,孔子的狀態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述而〉),舒展開朗、鬆弛和悅,既不過於嚴肅,也不過於放鬆,可見其內心的寧靜與平和;此外,「寢不尸,居不容」(〈鄉黨〉),睡覺時不像死屍一樣僵直地躺著,平日坐著,也不會在席上跪著兩膝(像待客一般)。可見,孔子雖然重「禮」,但在閒居時卻並非一副正襟危坐的道學家面孔。

孔子出行的時候很小心。上車時,「必正立執綏」,端正站好,握著扶手帶子緩緩地走上去;在車子行駛的過程中,為安全起見,「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鄉黨〉),不回頭往車內看,不驟然高聲說話,不用手指指點點。

若問孔子對何事最為慎重?答曰:「齊,戰,疾」(〈述而〉),即齋戒、戰爭、疾病三件事。魯國的當權者季康子曾送藥給孔子,他恭敬地接受了藥物,但是說:「丘未達,不敢嘗」(〈鄉黨〉),因為對這些藥的藥性還不了解,所以不敢貿然服用。此語對於那些「病急亂投醫」者,可謂金玉良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