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載體 心法不變

周慧珠 |2012.12.09
943觀看次
字級

世存最早的朱墨雙色印本國寶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摺裝,織錦書衣。首有朱繪佛說法圖、牌記,經文大字朱印,註文小字雙行墨印。經文後有朱墨印寫經圖、至元六年覺廣跋、《心經》、牌記、韋陀像。明萬曆年間,大量出現套色印書,而此元刊朱墨雙色印本,可據以印證其淵源脈胳,為研究中國印刷史難得的一手資料。

該書係元代釋思聰註解,元至正元年(一三四一年)中興路資福寺刊朱墨雙色印本,在當時印刷術還不發達的時代,卻能用黑色、紅色來印刷,是中國印刷史難得的一手數據。之後,明萬曆年間,大量出現套色印書,推測可能都是從這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印刷術發展而來。

曾淑賢館長表示:經典不會言說,但經典需要薪傳;閱讀是種習慣,但閱讀需要培養。對國家圖書館而言,守護文獻只是最基礎的任務;提倡閱讀、普及經典則是戮力臻善的目標。讓原本束之高閣只供典藏鑒賞的經典「瑰寶」走出寶庫,向外展示,擴散出去讓高山仰止般的經典,走入群眾,深入民間,滲入生活,沁入人心,這是國圖必須面對且推動的重大課題。

法鼓佛教學院校長、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惠敏法師表示:時下各種載體都有,如《電子大藏經》等,但是無論媒材如何演變,心法卻是一樣的,歷代經藏典籍的展出,讓我們的心,與先賢大德在清靜平等的法(佛陀圓滿智慧)上溝通。

開幕儀式的同時,合辦單位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名譽理事長王水衷先生,亦贈送其佛典收藏品《四諦論》卷三,給國家圖書館典藏。《四諦論》原典有四卷,婆藪跋摩造,陳‧真諦(四九九~五六九年)譯。此卷三應為元版佛典,宋元兩代的折裝佛經,與後世常見的在書皮裝法上明顯不同:宋代裝在卷首,元代裝在卷尾。此版本極為難得而珍貴,國圖表示,將妥善收藏,並予以數位化保存,以供更多研究者參考利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