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 -- 沉默的魚 上

劉滌凡 |2012.11.28
2110觀看次
字級
藍椅、白牆和黃色的魚 繪圖/Frieda Carol

1
除了不動不言不語的盆栽外,我生平不養任何寵物,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生命愈是單純,愈沒有牽掛。然而四十二歲那年,是一個男人在生理開始走下坡的年齡,我開始養魚,養魚就是選擇在心理上以沉默作為與外界的溝通橋梁。

A
多年來在高職教學,除了扮演經師的角色外,也不敢廢棄人師的責任。苦口婆心勸學生,努力向上、向善,以報父母深恩,不要上網聊整夜的天,而荒廢時間;五色令人目盲──不要逛街,亂花父母血汗錢;五音令人耳聾──不要假日到KTV飆舞唱歌;五味令人口爽──不要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欲……
少子化後,學校招生不易,學生一屆比一屆素質低落。更惡劣的狀況是全班學生三五成堆聊天,完全無視於教師在講台的存在,師道尊嚴可說是蕩然無存。
這些自我放棄學習的學生,大多數活在自以為是的價值觀,會質疑一些傳統倫理道德的觀念,對於人要做好事,要孝順父母,要尊敬師長的話視為「老梗」。比如說:「自私有什麼不好?」「父母生下我,就是要滿足我一切的要求。」「虐待小動物是很爽的事。」「騎車闖紅燈沒有什麼不對,大家都這樣;就算是發生車禍被撞,也可以得到一筆賠償金。」此外,這類學生特別喜歡告老師,點名說「某學生是遲到大王」,就構成名譽毀謗;「作業經常遲交」,也對學生人格的傷害。學校大多數同仁已放棄對學生管教的責任,教書成了以販賣知識換取生活所需的薪水。走進教室,像走進地獄,真是舉步維艱吶!
只有換跑道才能跳脫這種身心靈痛苦的深淵。我深信古德聖賢所說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改變命運唯一的兩途徑:讀書、積德。三十五歲開始以在職身分進修,攻讀碩士、博士;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四十二歲那年拿到博士學位,也順利地轉換了跑道。

2
或許是如心理學家所說的:生命飽受挫折,和生活中層層疊疊的負擔壓迫下,一種發洩的投射行為吧!四十二歲那年,我開始養魚。
選擇養魚是基於它和盆栽一樣,是無聲的寵物,不會像狗那樣製造歇斯底里的噪音;不會背叛你的意志,在思想上形成對立;不會發生言語暴力的衝突,像古時靚妝美麗的侍妾,靜靜的陪在你身旁的愛奴。
我以上帝的意志,精心建構一座寧靜無聲的水族世界。
四尺半玻璃水族箱,內鋪設底沙,植株水草造景:以矮珍珠、印度小圓葉、鹿角苔作為前景草;以皇冠草、虎耳草作為中景草;大水蘭、紅芋頭作為後景草,活像一座層次分明的水底叢林。也考慮到魚兒天生懼怕人類,喜隱蔽的特性,置放有眼洞的假山、假屋,供其藏匿。
沉水式過濾器製造溶氧,提供一個水質較佳的環境;將體形相近而沒有攻擊性的玻璃魚、孔雀魚、黑金魚、小紅帽、四間、七彩魚、紅蓮燈等魚類混養在一起;還有三隻俗稱垃圾魚的枇杷鼠,它是水族清潔夫,專門清理水中的殘餌、藻類、和排洩物。並且接受專業人員的建議:在換新水時加入水質穩定劑,並增加魚身一層保護黏膜;自來水含氯,會和底沙中,正在被分解的有機物半成品產生三氯甲烷的溶水性毒物,會造成魚族集體暴斃,加入除氯劑可以消除水中氯氣,提供較人道的生存環境。

B
總以為到大學裡教書,學生會比較懂事。沒想到,少子化造成大學聯考錄取率百分之九十八,六科加起來總分個位數的也進到大學來了。
學生惡質之程度,比之先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班約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是空手來上課的,連筆記簿,原子筆都不帶;出席的學生約有百分之三十看漫畫、小說,或插耳機聽音樂,或帶筆電上網看下載PPS電影,或玩iphone遊戲;約百分之六十七在睡覺;真正在聽課做筆記的只有百分之三。
這些對未來沒有願景;對自己和家庭沒有責任感,混一天算一天的學生,男生、女生都有。如果只是少數個案,教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也就算了,一旦學校招收進來超過百分之五十是這類型的學生,是會讓人教到心疲,再教到「心如死灰吹不起」!
真所謂「離開賊船又走進黑店」──對自己努力上進,卻無法改變現況,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折感。
孔子說他四十歲就不惑了;而我呢,四十二歲還在煩惱。就在這一年,我開始養沉默的魚。

3
從水草、溶氧、水質清潔等確保,有害魚族生病、死亡的變數我都納入考量,以人為的力量控制水族缸的生物平衡。
在我主觀的認知裡,它是我一手創造的和諧共生的水族世界,也是水世界伊甸園。然而第二天開始每天早晨都有二、三隻魚死亡,沒有明顯的外傷。不到一星期,只剩幾隻小紅帽以頑強的生命力存活下來。換水再補充新魚進來,仍然出現魚兒浮出水面張口吐氣泡,呼吸困難的現象,潛入水裡游動時,身體傾斜沒有平衡感。礙於人魚有別,無法替牠作口對口人工呼吸,何況沉水溶氧過濾器正在一角克盡職守地打氣。
生命力較薄弱的小魚終究含恨而死。前後共養死數十尾不同的魚,魚缸浸泡著那些冤死的魚魂和臨終遺言,倖存的魚不能提供同胞猝死的諮詢。我只有默默地和僅存的魚相對無言,愧疚圍繞著我的龐大的空虛與寂寞。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