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紀事 一千多萬年的岩石上 讀般若

文/滿穆 |2012.08.26
1436觀看次
字級

一趟閱讀之行能深讀兩部經典,並遊覽島嶼海洋風光,一舉數得。跟著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經典與人生系列列車,跨海到澎湖,與百餘位澎湖鄉親風簷展書,共同研讀星雲大師著作《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而本年度的第七場次研討會,也將在海天佛剎畫下喜悅的驚嘆號,同時圈點了圓滿的句點。

澎湖是台灣唯一的島縣,舊名平湖、澎海、西瀛、菊島,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平靜如湖而得名。以澎湖本島最大(馬公市及湖西鄉),其次為西嶼鄉、白沙鄉,另外還有望安鄉和七美鄉共一市五鄉;七美與吉貝的島名令人感到好奇嚮往。

海天佛剎位於澎湖本島,馬公市郊區東衛里。一九七六年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蒞臨澎湖弘法,指示策畫建寺事宜,歷經多方奔波籌措,一九八三年興工建造,歷時四年,於一九八七年六月完成,正式開山弘法。

海底踏浪 取經大地

八月三日,十七位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的讀友抵達馬公機場,妙念法師、永遂法師及佛光會王美麗會長等在地主人歡喜迎接,一行人上了遊覽車立即前往北寮奎壁山。奎壁山地名的由來是:當從海上遠眺北寮海岸時,發現山壁極似一隻趴臥於海上的巨龜,因此先民稱此地為「龜壁山」,後經行政區畫分取諧音定名為奎壁山,是澎湖八景之一。

王美麗會長與同修中興國小許進來校長,在澎湖教育界耕耘數十年,深孚人望,特別邀請到研究地質學、歷史系等非常專業的老師來為我們導覽。

在奎壁山的踏浪步道,我們另取名為海底步道,因為走在退潮時玄武岩構成的石頭上,難以想像漲潮時此地水高幾公尺的情景。許老師指著一道凸起的約三十公分不規則狀的垛牆,說道:一千二百萬年以前,此間地殼張裂開,使得地殼內部的熔漿夾雜著玄武岩大量溢出,這道垛牆就是當初地殼的裂縫,此處海水不是上下漲退潮,而是由左右向中會合,像摩西過紅海似的分合,我們低頭望向兩邊波浪交會處在壓力平衡釋放後,留下了一條細沙線道,像是畫下兩邊玄武岩石的楚河漢界。

在澎湖隨地拾起一塊石頭,都有一千多萬年前天崩地裂的印記在上面,此次戶外閱讀,就是一趟「敬老尊賢」的巡禮記行,何謂「古今」,只有大地才真的知道;人生短短幾十年,太值得跟大地取經了。

海天佛剎 煥然一新

晚餐時間回到海天佛剎掛單,嶄新明亮、溫馨潔淨,與三年前的內部構造陳設迥然不同,重新裝潢的手筆竟如此巧妙,滿舟法師帶領法師、信眾們,打造了一方新格局,花了很多心血,發揮靈感慧心,就地取材、回收舊家具加以改組變換,使道場煥然一新。

第二天,覺培法師留在海天佛剎備課,沒有與團員一起出門。許玉和老師偕同王美麗會長帶領我們到位於馬公市的澎湖生活博物館,這是一處立體展示澎湖地區當地居民生活的博物館,也是深具教育意義及值回票價的觀光休閒場所;以歷史及文化發展為核心,含納海洋生態、農漁產業、宗教信仰、歲時節慶、民俗生活、聚落、工藝、詩詞文學等,讓遊客們可更進一步了解有關於澎湖在地種種:仿真約十七公尺的透西船(貨船),船頭兩側有雙大魚眼;以魚、蝦或以水果農作物為造型的陶壁,都令人印象深刻;因哥倫布航海而輾轉引進的「地瓜」流浪史,告訴我們原來地瓜的祖先是從南美洲來的。

船頭兩側裝上魚眼,原是為了仿大型海上生物,當鯨魚看到貼著魚眼的船,很可能會誤認那是它的同類而不以為意;後來,這又增長了一項新功能,人類辨識的項目:是魚眼珠向上的是貨船,向下的是漁船。

看到四方城門圖,迎薰門就是南門,許老師說典故出自古詩詞「薰風自南至」;拱辰門就是北門,因為以五行來說天上的辰星於五方中屬北方。古人真有學問!

踩踏閱讀澎湖灣

因為東北季風強烈,澎湖的房屋幾乎都是坐北朝南,澎湖地處海中島嶼,四面都是海,加上海拔不高,終年風大浪高,為防止海浪侵打村莊,於是石敢當信仰應運而生,石敢當的數量特別多。自來居民都以漁業維生,看天(看風)吃飯,立秋白露之後開始刮起東北季風,也正是島上的觀光淡季。

歷史刻痕 多而深邃

澎湖歷經多國統治,島上的歷史刻畫跟東北季風一樣強烈。在媽宮城北之拱辰門外,法國海軍將領孤拔的墓前,許老師講起孤拔攻占台灣、澎湖與清軍的戰役風雲,澎湖人告訴我們,那時澎湖島上流行瘟疫,孤拔受到感染因而病死在澎湖。衣冠塚就在面前,樸素的建築、藝術的圖案,一點都不像墓址。前一刻走向這棟建築,還以為這是一所幼稚園,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改換心情,是因為這不是幼稚園?還是因為從未如此接近面對死去的敵軍?

不管是敵是友,在潮來潮往的波濤中,千萬年的玄武海岩總一脈對準天空,為生命畫下無限量的時空座標,然後若無其事地與歷史長流把臂入海,讓所有在這裡安眠的人見證廣納百川的寬容。

台灣地區的媽祖廟,哪一家歷史最悠久,答案竟然是澎湖的天后宮,廟史已有四百多年,是國家第一級古蹟,歷經一九二三年重建、一九八六年大整建,我們到來的這一天,也正逢整修期。

剛走過老街上的施琅祠,又到了天后宮前歇息,許老師談起的兩者之間的淵源,一六八三年康熙年間,施琅與鄭經部屬劉國軒在澎湖激戰,劉國軒大敗逃回台灣,施琅上奏指稱獲媽祖天妃「顯靈」庇佑得勝取得澎湖,因而獲康熙皇帝敕封為「天后」,廟宇才正式定名為天后宮。

澎湖各島嶼四邊的水名叫做「台灣海峽」。宋末元初,福建沿海居民為避難而舉家遷徙到此定居,先民渡海,必需冒著生命危險,搏浪渡過的「黑水溝」就是台灣海峽。移民史有著斑斑血淚,六十幾年前的那一次又何嘗不是!海天佛剎為千萬年來不息的波浪,重新取了名字,「海呀!大海」,您的新名字叫做佛剎,但願在你通體保佑的都是平安、吉祥。

貓洞鳥踏 留路動物

下午前往二坎聚落。二坎位於西嶼島東岸,因聚落地勢比較高,東西兩邊各有一個台地而得名。清朝順治年間金門陳氏家族來此定居,從此形成陳姓的血緣聚落。看到門上方的「穎川」二字,夥伴指著問許老師,老師說穎川就是陳氏的源流。

咕咾石與玄武岩成為屋舍外牆主要建材,被稱道為天人合一。牆下方有一個長寬大約二十幾公分的洞口,是方便貓與狗出入的「貓洞」,老師引導大夥兒把視線再往上移,那屋側外牆上方凸出的一長條窄道,是可供飛鳥停憩的「鳥踏」,古人這麼用心愛護動物!

走在閩南式的傳統建築中間,想像貓與鳥在此的自由自在,頓覺四周散發著濃郁的人情味,心中陣陣暖流迴盪。紅瓦上的褒歌,非得會講閩南語的人才會念,例如:「雙腳行到二坎內,欲聽褒歌請進來,包汝歡喜笑咳咳,毋知火船幾點開。」

古私塾的教學場景最引人神往,雖然不富裕,但父老鄉親並不疏忽子弟們的教育,遇到的澎湖人都很自豪地說:我們澎湖人的漢人血統是最純正的;還有,張榮發、張雨生、潘安邦都是澎湖人。

風吹雲海 旖旎對話

接著轉到通梁古榕處吃仙人掌冰,這百條氣根盤節錯綜,樹蔭覆蓋面積達到近七百坪的古榕,已成為當地人信仰意義的神木,老人在樹下泡茶下棋、小孩在樹下嬉戲,青壯年大都是遊客,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一」棵樹下,覺得它承載著的是一份難得的天倫之樂。

風吹著海與雲,來跟我們旖旎對話,充電飽滿後,明天是一整天的「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課程,後天,是覺培法師的《維摩詰經》講座。

身心靈的潤澤,就在讀書會的動靜當中注入。我們期待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