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寶箱】 魚油 不能預防心臟病復發

文/黃建勳 |2012.06.15
1466觀看次
字級

一般人以為補充深海魚油有助心血管健康,因魚油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過這些含EPA或DHA的動物性食品,包括高脂肪的魚類或魚油,通常被過度強調。

過去有些研究報告,omega-3脂肪酸可能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復發效果,但沒有足夠的證據下定論。最新一項發表在《內科醫學檔案》的研究,發現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補充魚油並沒有獲得健康的好處。

韓國首爾大學從文獻中蒐集有關魚油對心臟病影響的上千篇研究論文,挑選十四個合格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綜合分析兩萬多個病例結果顯示:補充omega-3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心臟病猝死、心肌梗塞、充血性心臟衰竭、中風或短暫腦缺血發作的風險皆沒有幫助。

最新的醫學證據已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補充魚油或omega-3脂肪酸,並不能防止心臟病的復發。」

補充魚油還潛藏危機,人類很早就將有毒、汙染的廢棄物傾倒在較遠的海域,即便是北極圈的旗魚、鮪魚、鮭魚、鯖魚等寒帶深海魚,也含有多量重金屬,尤其是汞的汙染。

汞會造成神經系統、腦、肝和腎的慢性傷害,成功大學曾針對國內民眾血液含汞量作調查,發現沿海居民食用深海魚,血液中汞濃度竟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一倍。

美國消費者協會曾報告:魚類含有DDT、戴奧辛、農藥、殺蟲劑、毒殺芬、多氯聯苯等致癌物,會傷害腎臟及神經系統,也會造成胎兒受損或心智發展異常,引發畸胎、不孕或生長遲緩。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民眾:每周最多只吃一次魚;懷孕、哺乳婦女及幼兒,為了安全更應該少吃。

許多人為了健康捨紅肉而改吃魚,殊不知動物性食品中的飽和脂肪與膽固醇、動物蛋白加熱後會產生雜環胺等致癌物、代謝後也會衍生酸中毒。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最近在《臨床營養》期刊發表文獻回顧,警告西式飲食會引起高的酸負荷,即使是輕微的代謝性酸中毒,就可能誘發胰島素的阻抗性,增加糖尿病、全身性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