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花集‧紅樓夢】 《紅樓夢》裡的慧繡—精工奪巧

朱嘉雯 |2012.06.05
1152觀看次
字級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描述了賈母花廳之上,一套價值不菲的藝術屏風:「凡這屏上所繡之花卉,皆仿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每一枝花側,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詩歌,以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

這件作品出自一位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出身書香宦門,同時精通書畫,她的女紅天下皆知,然得者甚少,有「慧繡」之稱。

此外,慧娘的薄命,也為她的繡品更添傳奇色彩:「偏這慧娘命夭,十八歲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了。」

事實上,《紅樓夢》裡的「慧繡」,即指明代上海露香園的獨門刺繡,亦稱為「顧繡」,這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因為技法精湛,而且形式典雅,故以藝術價值極高而著稱於世。

露香園的主人顧名世是明嘉靖十八年的進士,官至尚保司丞,亦即內宮管理寶物的官吏,晚年居於上海。他性好文藝,見多識廣,家中女眷也嗜愛丹青,尤精於女紅刺繡。由於當時畫壇盛行「松江畫派」,露香園的女眷們又承繼了宋代以來的「閨閣繡」,在繪畫與刺繡的結合上,進一步發展出散針、套針、滾針等技法揣摩繪畫的筆墨技巧。

尤有甚者,繡娘將絲線劈成三十六絲,「其絲細過於髮,而針如毫,配色則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奪天工,而山水人物無不逼肖活現。」

顧氏女眷中以顧名世的孫媳韓希孟最善畫,在針法與色彩的運用上獨具巧思,除刻鱗針、打籽針、釘金、單套針……針法複雜多變。顧繡亦採用了宋繡中所未見過的正色以外的中間色絲線,以表現天然景致中的老嫩、深淺與濃淡。

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勾畫暈染,因而提高了繡品的藝術性。顧繡在明清之際,風靡全國,據崇禎年間《松江縣志》記載:「顧繡,斗方作花鳥,香囊作人物,刻畫精巧,為他郡所未有。」

蓋韓希孟所繡山水、人物、花鳥已達到「無不精妙」的地步,至今傳世作品有〈洗馬圖〉、〈白鹿圖〉、〈松鼠葡萄〉、〈扁豆蜻蜓〉等仿宋元名畫十餘幀,均已達到讓人分辨不出是繡還是畫的意境。明代畫家董其昌因而讚賞道:「精工奪巧,同儕不能望其項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