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改寫中國琉璃藝術語言的藝術家

文/安德魯.布華頓(Andrew Brewerton |2012.05.06
615觀看次
字級

琉璃中見般若
──楊惠姍的藝術創作
作者: 安德魯.布華頓
安東尼.勒彼里耶
基思.卡明斯
出版: 天下文化楊惠姍是已在國際琉璃創作領域獨占一席之地的華人琉璃藝術家,這本書希望為西方當代琉璃收藏家、學者及學生打開第一扇門,讓他們得以近距離一窺並了解她既廣且深的藝術性格,同時對其作品能有更深入、透徹的認識。

由於她的創作呈現了另一個極為獨特且迥異的世界,有著不同的琉璃文化,以及古老的藝術與雕塑傳統,過去無論歐美的個展或聯展,這些作品在西方世界很少獲得應有的讚賞及驚嘆。

如果說「過去猶如異國」(注),那麼,破除時空的執迷,東方與西方不過是殊途而非異域。同樣的,賞析與解讀楊惠姍的琉璃作品,也應跨越界限,找出超越過去或未來的重要意義。

這樣的解讀,涵蓋了幾個不同的時空範疇:從兩千年前中國漢代琉璃鑄造的先進,到十九至二十世紀法國艾密爾.加列(Emile Gall憿^與弗杭斯瓦.戴柯舒蒙(Franois D嶰orchemont)所帶來的革命性發展;從佛教心經的智慧,到現代琉璃的製造技術。中文的「琉璃」一詞,意指透過脫蠟鑄造方式製成的玻璃製品;楊惠姍選擇這樣的創作媒材,其技術成就,以及在燒製、熱澆鑄、細修雕塑等方面的發展,固然已有顯著的成績,但她的「志業」──亦即本書的主題──卻有著更為宏大深遠、且超越本身文化根源的意義。

《琉璃中見般若》書中選錄的雕塑作品僅是楊惠姍豐富多元藝術創作成果的鳳毛麟角,但絲毫無損本書的歷史意義。楊惠姍是華人琉璃領導品牌「琉璃工房」的創辦人與藝術總監;她為佛寺創作的琉璃佛像留名青史;她早期在電影與表演藝術領域的成果備受好評,也獲得相關獎項肯定。這些成就,無論哪一項都值得另有專書討論。

本書所聚焦的,是當年自學成為優秀演員,如今無師自通成為琉璃藝術家,同時也是佛教徒的楊惠姍,以及她以一己之力,改寫中國琉璃藝術語言的非凡故事。

注:原文為“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出自小說《送信人》(The Go-Between),哈特利(L.P Hartley)著,一九五三年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