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故事】千古七律第一〈黃鶴樓〉

陳良吉 |2012.02.29
2110觀看次
字級



是怎樣的詩能讓詩仙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是怎樣的傑作能讓嚴羽《滄浪詩話》譽為「唐人七律第一」?究竟是具有如何巨大的藝術魅力?能夠穿越古今、曲盡文學奧妙的感染力,甘心讓清人沈德潛折服而道:「千古之奇!」

此詩作者崔顥,唐汴洲人,生於武后(七○一-七○四)長安年間,卒於玄宗天寶十三年(七五四)。早年詩作浮豔輕薄,曾以〈王家少婦〉獻詩於書法家李邕,被認為是豔情之作,遭斥「小兒無禮」;而後從軍邊塞,詩風丕變,唐殷璠《河嶽英靈集》載:「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可見戰爭悲劇的真切體驗,能讓流連溫柔鄉的浪子崔顥一洗香軟綺麗之態,思索人生的深刻意義,而〈黃鶴樓〉正是其對生命終極關懷的感悟。

寫詩的人刻印當下的目眩神迷,讀詩的人想像彼時的如痴如醉。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在「人去樓空」的惆悵中,又覆蓋一層神話渺渺的薄紗,羨慕仙人擁抱永恆的無限時空,感慨現實的有限無奈,從神話傳說的虛幻想像,真實地觸動弔古傷今的落寞情懷。

頷聯承上而落,縱筆直下。先將鏡頭拉去虛渺、已然消逝的仙鶴,回頭只見詩人獨自「佇立」在樓台,千載長空只繚繞白雲悠悠。古人已遠,世事茫茫,仙人乘鶴是虛,而內心盤旋轉折的複雜感受卻是無比真實。

頸聯從仙人杳然歸去的虛幻飄渺,到眼前晴川樹的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翠綠蓊蓊,登樓遠望的愁緒,悸動了詩人思古之憂懷。曾作鸚鵡賦的禰衡,萬般愁緒是不是也如同鬱鬱蒼蒼的鸚鵡洲芳草,即使歷經千年,依然恣意抽長?如此無言的美景竟似哀愁的身影,落日的餘暉將思念拖得特別長。

尾聯道出眼前江上瀰漫的不只是迷霧,更瀰漫著歲月,視線逐漸模糊,又回到迷茫煙波之境,暮色漸籠,那遙遠望不見的故鄉,是不是比神話傳說更遙遠?只剩下煙靄沉沉,不住流逝的江水依伴。

全詩將神話與現實融為一爐,既感慨時空有限,又寄寓遊子思鄉。拿千古惆悵來蓄積詩情,以古今、虛實、遠近、情景的巧妙互構,創造一個時空錯置重疊、情愁交感紛雜的渾然天成。是故前四句雖為古詩格,後四句始合律,然其氣韻酣暢、毫無矯作,絲毫不損此詩的藝術價值,「意在象先,神行語外」,當稱「千古七律第一」的頭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