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檔案 -- 人間有情.義游於藝 朱炎--讀書人的不朽典範

周慧珠  |2012.02.26
3117觀看次
字級

一九九九年五月,龍應台於台大法學院演講時曾提及:「如果說,文學有一百種所謂『功能』而我必須選擇一種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個很精確的說法, 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 在我自己的體認中,這就是文學跟藝術最重要、最實質、最核心的一個作用。」

享壽七十六歲的前台大文學院院長、國科會副主委朱炎,去年歲末、十二月二十五日因胰臟癌病逝台大醫院,老友與學生莫不悵然,因為朱教授不僅透過「文學」讓大家「看見了看不見的東西」,他的生命,涵攝豐厚學養、文人風骨,以及身為一個知識分子的使命;他的字裡行間溫厚得讓人在蒙受當時渾然不覺,事後猛然感知一片溫暖的光,他寂默地做了學子的典範。

「我深信:上天宣大愛,世人賴情義」除了文學、哲學的成就,朱炎教授的慈愛與悲懷,真心「與年輕人莫逆於心」,讓諸多學子無形受惠。

知識分子Plus文人風骨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颳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日頭從坡上走過/照著我的窯洞/曬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跟著我/不管過去了多少歲月/祖祖輩輩留下我……

總是唱不盡年少逃難的愴痛、困苦與辛酸,縱然如此千錘萬擊,朱炎教授,一生依舊風骨嶙峋,是被世界磨成的「有真骨性」之人。

文學情義永不朽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人于謙〈石灰吟〉詩

有真骨性人被世界磨成,無真骨性人被世界磨滅。——明末遺民覺浪禪師

這是朱炎教授極愛的二首詩偈,晚年曾多次以覺浪禪師的兩句名言作為演講主題,期勉後生。世新大學中文系洪國樑教授表示:「先生一生,所守的就是這份堅持和理想,既悲天憫人,能苦人之苦、飢人之飢,又磨練出堅忍、剛毅之性格。」這詩偈就是朱炎先生一生的寫照。

曾永義教授與朱炎教授、黃啟方教授、洪國樑教授是親近論文的莫逆之交,更是杯酒言歡的「酒黨」,他說:「如果我們對他的平生稍作回顧,那麼他無論治學、為人、事功,都是無愧無憾的。尤其他的為人光明磊落、深情熱切、守正不阿而勇於建言,早已為讀書人立下了可以效法的典型,這種典型在人世間是永垂不朽的。 」

朱炎院長曾任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文學院院長、中研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行政院國科會副主任委員,從事英美文學、西班牙文學研究,精通數國語言。

一九九九年,朱炎自台灣大學退休,應聘為逢甲大學高人言先生學術講座教授,兼任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不眠不休擘畫院務,任內成立中文系博士班、外文系、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等單位,舉辦中外學術會議數十場。

任中華民國筆會會長期間,朱炎更與師友合創中華民國美國研究學會、英美文學學會;同時也投身九歌文教基金會多年,創辦九歌少兒文學獎與接辦梁實秋文學獎。

溫文儒雅的長者

正直、熱情的朱炎,愛護學生,提攜後進不遺餘力;為鼓勵人社院學生報考研究所,在朱夫人大力支持下,朱炎教授提供八千八百元獎學金,給考上該校或外校博士班、碩士班者;此一措施,直至二○○六年在院長任內因病退休為止。

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表示:「朱炎寫文章鼓勵學生,借錢讓學生吃飯。儘管政治立場不同,但當年有學生參加黨外運動被捕時,是他跑去警局幫忙保釋的。」

二○○三年,《文訊》雜誌突遭的變故,在二○八期《文訊》的〈編輯室報告〉裡,封德屏以〈何處是吾家?〉」為題敘述情況,不久即接到朱炎教授的卡片,他在卡片上這樣寫著:「看到妳寫的『何處是吾家』,不禁流下淚來,我無語問蒼天,這是什麼樣的世界?」文人相惜與悲憫情懷,自然流露。

晚年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朱炎,因早年的刻苦,對學生十分慷慨熱情。陳素芳說:「其實我念的是中文系,而他是台大外文系主任,但當年好多人都想去聽他的課、去認識他。」朱炎的散文集《我和你在一起》、《苦澀的成長》更是寫來鼓勵年輕學子的。

涵養豐富 學貫中西

朱炎,這位畢生鑽研美國文學的知名學者,發表許多相關的論文,對作家海明威與厄卜代克尤其執著,研究論述以《海明威的愛情觀》(英文)、《美國文學論文集》、《莎士比亞戲劇在中國 》等著作最為著名。其中,對於海明威作家的研究,更是獨到精闢,是該領域必備之重要入門書籍。

一九三六年,朱炎出生於山東。一九四九年,以十三歲稚齡從軍,隨國民革命軍從大陸來台。

退伍後,先後就讀於澎湖防衛司令部子弟學校、員林實驗中學、臺大外文系;自台大外文系畢業後,前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攻讀文哲博士。其後再前往美國克萊蒙研究院研究美國文學及文化;學成回台後,曾長期擔任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後升任該所所長。

一九九○年代,他擔任台大文學院院長長達六年。卸任後,則繼續擔任台灣大學客座教授並前往逢甲大學創辦文學院,創院工作順利完成,即交出院長棒子,而自己仍擔任逢甲講座教授、榮譽教授等。

除了英美文學研究著作外,朱炎亦有中文散文及短篇小說的創作,或思考世間情、或寄語青年、或追憶往事,處處流露對現實人生最痛切最真摯的關照,如《我和你在一起》、《期待集》、《苦澀的成長》、《酸棗子》等;其中,散文集《苦澀的成長》於一九八一年獲得中興文藝獎,《我和你在一起》於一九九○年獲得國家文藝獎。

二○○八年出版的《追求成長的十堂課》中,刻畫出這一系列十篇精鍊樸實的文章,字字行行皆是對年輕人的關懷與鼓勵,就以充滿赤誠及哲學觀感,以生活周遭事情為例,對年輕人關懷與鼓勵,不但文字讀來親切溫暖,也值得讓人一再深思咀嚼文中要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