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 誤用物的傷害

張苙雲 |2012.02.18
1297觀看次
字級

台灣健保支出,每花一百塊錢,就有二十五元花在藥費,比例居世界前茅。

「打針吃藥」是我們接受醫療照護過程中,最常有的經驗,甚至有民眾誤以為看病沒拿藥,就不算「看醫生」。你知道嗎?即便是在醫療院所打針、領藥,還是台灣醫療過程中,最容易出錯的一環節!

阿嬤到北部某公立醫院看青光眼,經過「三長兩短」的看病領藥過程,就是掛號、候診、領藥時間長,看診時間短、病人為之氣短啦!

好不容易回到家,急著想打開領到的眼藥膏塗藥,好讓眼睛舒服一點。但家中念國中的孫女突然大喊:「阿嬤,這藥膏不可以塗在眼睛!」

阿嬤沒好氣地堵回去:「我就是眼睛不舒服,哪有眼藥膏不塗在眼睛的!難道妳有比大醫院的醫師、藥師更厲害?」

孫女無辜地說:「可是藥袋明明寫著,這藥是治香港腳,而且提醒,不可塗於眼睛呀!」

太恐怖了吧?後來重回醫院找醫生問個清楚,才發現,原來醫師點選電腦螢幕上的藥品時出錯,藥師也沒發現,就這樣把藥給了不識字的老阿嬤……原來醫院再大,也可能忙中出錯,還好有細心的孫女,幫阿嬤多看藥袋說明一眼,否則又是一樁醫病糾紛的新聞了。

這是發生在二○○三年的真實案例。依據衛生署、醫改會過去相關調查發現,每一百位民眾就有二至四位遇過拿錯藥的情形。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其實從二○○二年底開始,台灣陸續發生兩起重大的用藥錯誤:當年十一月底,北部某間以婦產科聞名的醫院,錯將肌肉鬆弛劑當成B肝疫苗注射給七名新生兒,其中一人不幸死亡。

相隔十天後,南部的某社區診所分裝藥品時,誤將降血糖藥,當成抗過敏藥分給一百多名病患,許多小朋友因為低血糖而出現冒冷汗、抽搐等症狀而緊急到醫院就醫。

這兩件號稱近十年台灣最嚴重醫療疏失事件,讓台灣長年用藥安全缺失浮上檯面,更促成政府成立「病人安全委員會」推動各項改革。但依據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簡稱:醫策會)的病安通報統計:光二○○九年台灣就有一萬零五百六十九件,給錯藥物的事件,占所有病人安全事件的百分之二十九,並連續多年高居醫療疏失的首號元兇。

吃藥是疾病療程中免不了的事,面對這些「藥」命的風險,我們該如何正確用藥,讓藥一路安全抵達治療部位,發揮應有的治療成效,且避免誤用藥物傷害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