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園慶百年 許王盼傳承開新局

郭士榛 |2012.01.30
317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龍年開春,對小西園掌中劇團團長許王而言更是「特別開心」,因為今年小西園將歡度一百歲生日!雖然中風多年,行動不便且說話不流暢,可是許王仍欣喜的和最懂他心思的女兒,也是劇團執行祕書許娟娟共同討論,該如何歡慶百歲生日。

許娟娟表示,父親雖行動不便,可是小西園掌中戲的傳承,是他一生最大的使命,而一個百年老團對於台灣社會也有著重責大任,因為自古以來,布袋戲就和台灣民眾的生活習習相關,小西園除了注重人才培育外,更在意史料的保存。因此,小西園掌中劇團今年七月將在大稻程戲偶館辦一場文物展,展出百年來所珍藏的文物。

「很多人都聽過黑膠唱片,可是絕沒想過,當年布袋戲也錄製黑膠唱片。」許娟娟拿出七、八張層層包裹,由戲迷提供「民國五十四年七月四日錄製許王演藝的《三國誌》、《過五關斬六將》、《三國英》」等不同故事的黑膠唱片。

此外,也有阿公時代使用的百年戲箱、許王時代的戲箱、數十年前台灣製作鑲金包銀的戲台、不同造型戲偶、母親親手縫製的偶衣等一百年來,各時期的文物。

許娟娟表示,希望透過文物展讓民眾了解布袋戲的歷史,今年也會安排小西園多場演出,目前都在籌畫中。

傳承不易 盼多培育人才

「最感到欣慰的是,雖傳承困難,但仍有人學得很不錯。」許娟娟認為,布袋戲最重要就是演師的培育,而許王畢生歲月奉獻於台灣古典布袋戲藝術,他不但自身在掌中技藝上精益求精,更積極傳承絕學、栽培後進,直接或間接指導布袋戲學員,難以計數。逾七十年,許王門生遍及全台,現在專業演師有十二位,多在台灣傳統戲曲界及藝文圈努力耕耘播種。

在十二位徒弟中有二位很特殊,一位是玉山銀行襄理黃明隆,也是西田社布袋戲團團長,另一位專業演師邱豐榮。

許娟娟表示,由於黃明隆對布袋戲非常有興趣,經常為編寫或改編劇本來請教許王,曾因為要去日本表演,想將二個小時演出的劇本濃縮成半個小時至一小時的演出形式,來請問老師,並將自己新編或改編戲演練給老師看。

邱豐榮就讀輔大時,就對布袋戲很有興趣,由於邱豐榮是客家人,成立「戲偶子偶劇團」,會將布袋戲運用到客家戲兒童劇中,從以前到現在,他只要編一齣新戲都會和許王討論,直到許王首肯才會搬上舞台。

而最讓許王安慰的是,小西園現在也有第四代傳人,就是三十歲的邱文建,他從小展現對古典掌中戲的狂熱和天分,不僅操偶技術好,還能說的一口好戲,許娟娟強調,邱文建最像許王年輕時,具有能文能武的才能。

小西園多年來除了培育專業演師外,每年寒暑假都舉辦教師研習營,許娟娟說:「培養老師對布袋戲有概念,在帶領學校社團時,會將偶戲結合現代教學觀念,吸引學生了解布袋戲,進而喜歡布袋戲,也是另一種培養布袋戲人才和觀眾的好方法。」

做事求務實的許娟娟表示,自她回家協助父親帶團後,才深切了解父親的心思,也知道布袋戲的重要性,因而立志要完成三個目標:想為政府留下傳統布袋戲的資料及培養人才、為有心學戲的人留下可參考的資料、小西園團隊的發展應更好。許娟娟說:「這三項目標是我篤定的工作方向,當然也是百年老團未來的理想。」

人生無常 許王病倒舞台

許王十六歲開始任演師,集編、導、演才華於一身,在他帶領下,小西園風光興盛一時。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二○○四年三月,許王次子許國賢因病成植物人,同年十月,長子許國良赴中國洽商意外身亡,無法承受失去兩位愛子的許王,同年十一月腦溢血倒於表演舞台上,許王病後清醒,卻不能說話。

「身為台灣國寶級偶戲藝術大師,父親有很強的使命感,於私,家中的重擔他需承擔,於公,仍需傳承布袋戲,維持劇場運轉。」許娟娟直指,就是因為這些責任、重擔,許王並沒有頹廢喪志,反而更積極著努力復健。

七、八年來,許王遵循醫師指示去復健,加上妻子許黃阿照、女兒許娟娟的悉心照顧,不但病情穩定,身體也漸硬朗,將繼續帶領小西園掌中劇團「向前行」。


小檔案 小西園掌中劇團

小西園掌中劇團是由創始人許天扶,於民國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在台北縣新莊市戲館巷創立,至今有百年歷史,為台灣少數歷史悠久、最具號召力,並活躍於國內外表演舞台之古典精緻布袋戲團。

現任團長許王從五歲起,隨父親許天扶學藝,十四歲即擔任主演,二十歲時父親逝世,他繼承父業,接掌「小西園」至今,正所謂「從藝一甲子,主演半世紀」,其演技精湛紮實,念白古雅優美,集編、導、演於一身,素有「戲狀元」美譽。

小西園掌中劇團在許王領導下,以精湛的表演,從廟會野台進入城市劇院、學術殿堂,更進一步拓展到國際舞台,足跡遍及法國、西班牙、瑞典、荷蘭、德國、美國、加拿大、南非、澳洲、日本、泰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南韓、巴拿馬、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等五大洲,每一場演出均建立起良好的聲譽,可謂是稱職的文化大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