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佛祖走

李袖芳 |2011.12.04
1051觀看次
字級



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佛陀紀念館落成在即,五百名行腳僧從十二月一日開始,跟隨佛陀真身舍利全台行腳托。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叢林學院女眾學部院長永固法師、福慧家園住持慧昭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兼「佛祖巡境‧全民平安」執行長陳嘉隆,十一月二十七日於福慧家園闡述行腳托的殊勝因緣。

覺居法師首先說明托起源於印度,《金剛經》就提到:「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佛陀以身作則,在行化過程中,沒有選擇對象的依序乞食,內相上是個人的修持,外相上則是平等給予大眾種福田的因緣。

多次帶領學生為興學而行腳托的永固法師表示,辦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決定創辦大學時,一般人不了解那是在為佛教和國家培養人才,因此募款不易,大師乃效法「武訓興學」的精神,發起全台行腳托活動,以籌募建校經費,並藉此讓僧俗二眾磨練耐力、增強道業,也讓社會大眾有機會種福田。

永固法師並提及三年多前,他擔任紐約道場住持,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當時道場正忙著浴佛法會,他除了決定將園遊會收入全數捐出外,更在活動後翌日,立即展開一個月「行腳托送愛到四川」活動。由四位法師帶領,上百位信徒參與的行腳隊伍,每個周末分不同路線托,走遍紐約五個區的大街小巷,期間,永固法師以「為每一個看到的人念佛、種佛緣」的心,與遇上的每個人結緣,感動無數民眾,媒體也爭相報導,最後一天,警車還主動開道,布魯克林區警長讚嘆,這是屬於佛光人的一天。

慧昭法師則以親身經歷,分享參與行腳托的心得。一九八九年佛光山舉辦全台行腳托,當時他尚未出家,每個周末下班後,就趕搭夜車到下一站幫忙推佛祖車,最後一天抵達本山,他和大眾在大雄寶殿前一起禮拜,內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淨。接著,他再以「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這首詩偈,向大眾說明投的功德。

多年來為行腳托付出無比心力的陳嘉隆,也分享多則行腳托期間發生的往事。他說,有的人遭遇不友善的對待吃了閉門羹,仍不氣餒的站立原地,只為化開對方的誤解;也有人憐憫聲色場所中的人,甘忍羞辱仍不退縮,最終都因一片至誠,而度化了對方頑強的心,讓他們獲得種福田的殊勝功德。

為使「佛祖巡境‧全民平安」行腳托活動順利進行,身為執行長的陳嘉隆早在六個月前,就已積極展開各項籌備工作,他馬不停蹄的拜訪各階層、各團體以及各鄉鎮鄰里長,宣說這項活動的意義,讓民眾知道佛陀紀念館不是佛光山的,而是屬於全民的,它能提升台灣的地位,為人類留下佛教文化資產。陳嘉隆鼓勵大眾,要勇敢的「走出去」,共同成就這次殊勝的行腳托活動。

即福田,行腳即行佛,四位與談人呼籲大眾把握此生難遭難遇的因緣,跟著佛祖走,為自己種福田,進而廣為傳遞訊息,讓每個人都有與佛結緣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