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浮心中

阮愛惠 |2011.12.02
861觀看次
字級

陳育虹(詩人,出版日記文集《2010陳育虹》及詩集《魅》、《索隱》等作品)

佛陀紀念館不只是一棟建築,而是一大片規畫完善的園區,初踏入建築中的佛館時,我立即被它的宏偉和精緻震懾住了,剎那之間,只浮現「不可思議」的感覺,一時找不到適當的言語來形容它。

然後我又聽到,建佛館最原始的構想,是星雲大師以寶特瓶和面紙盒的排列組合發想起的,接著一步一步匯聚各方因緣,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而有了我眼前所見的面貌。我只能說,這一切,真是太神奇了。

星雲大師十二歲出家,歷經許多人世的波折,在烽火中成長,在艱苦中求道。因為得自多位高僧名師的啟發,加上大師的智慧和努力,即使到了晚年,大師仍比壯盛之年的人更奮進、頭腦更清晰敏銳;佛經中「精進」兩字意涵,在大師身上,得到最佳見證。

那天參訪佛館時,正值颱風警報前夕,佛光山上罕見地信眾稀少,我們一行人在廣大的園區內漫步,享受難得的清幽氛圍。同行有位友人,是在美國教書的中國學者,應台大邀請來台,因緣際會我約她一起到佛館,她對佛教向來接觸不多,但佛光山之行讓她對佛館的一切讚歎不已,直說超乎她對任何寺院的想像。

我所知所學有限,但可以很確定地說:星雲大師真是一位不一樣的大和尚。他圓融的氣度,對人間事的了解,對時空的見識,他的包容力與大格局,是我有幸在一個聚會中,完全感受到的。累世的因緣不論,這些讓人欽佩的個人特質,應是星雲大師成就不凡道業最有力的根基。

(記者阮愛惠整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