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說和影視劇,裡面常把日本稱作「扶桑國」,把日本武士稱為「扶桑武士」。這是怎麼個緣故呢?日本真是扶桑國,還是扶桑國另有其地呢?
扶桑花,是中國名花,別名佛槿、朱槿、佛桑、大紅花、赤槿、日及、花上花、吊鐘花、大紅牡丹等,在華南栽培很為普遍,以花期長、花大色豔、開花量多著稱。
不過,此扶桑花與扶桑國並沒什麼瓜葛,真正有瓜葛的是古籍中的神樹「扶桑木」。這種扶桑木,亦作「榑桑」,亦稱「扶木」。《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這段記載裡有個關鍵詞「十日所浴」,從此扶桑、扶桑國就跟「日」有了不解之緣。
《山海經》之後,《梁書》裡有了篇《扶桑國傳》。這篇史傳裡講,南齊時有扶桑國僧人慧深來至荊州,據他說:「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梁書》裡還記載有外國僧人、中國道人和民間人士到過扶桑國。這裡有幾個關鍵詞:僧人、中國之東、大漢國東二萬餘里、扶桑木。
日本符合前兩個關鍵詞,日本在中國之東,其國也信佛教,頗多名僧;而日本國名本意就是日出之地,隱約也跟扶桑木扯上了關系。所以從唐朝開始很多古人相信日本即是扶桑國,日本也有人自認是扶桑國。
不過,日本也有不符之處。其一,距離不對。按《梁書》記載,扶桑國距離中國至少有三萬里,日本離中國沒這麼遠;其二,南朝時稱日本為倭國,《宋書》、《梁書》裡都有《倭國傳》,如果日本即扶桑國,沒必要設兩個傳。
現代學界比較認同扶桑國是中美洲的墨西哥。除僧人條外,墨西哥與其他幾個關鍵詞都十分契合。棉花原產美洲,跟傳說中的扶桑木很像。此說是法國人金捏(De.Guigness)於一七六一年提出的;中國較早響應此說的是章太炎,他在所著《文始》中也認為扶桑即墨西哥。
此外,還有兩種說法雖影響不大,但也很有意思。一種說法認為,《梁書》並未提到扶桑國與大海有何聯繫,而《梁書》說扶桑國多蒲桃(葡萄),因此可能是西域某個古國;另一說法認為扶桑國並不存在,而是有人把孔子出生地——窮桑(今山東曲阜),誤傳為扶桑了。
扶桑國究竟在哪兒?似乎還是沒有個標準答案。也許它只是個幻想國,就像柏拉圖筆下的亞特蘭提斯一樣;也許它只是一個符號,典籍裡的扶桑與扶桑國很可能是各說各話,並沒什麼聯繫。聰明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