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腳人間 托鉢植福

覺居 |2011.11.27
1341觀看次
字級


佛陀時代,佛弟子行腳四方,荷擔如來家業至各地弘揚佛法,「走出去」即是修行。《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指引下,向五十三位善知識參訪修行的方法,正是行腳的最佳典範──走出自我局限,參到了智慧根源。

行腳在古印度歷史悠久,是佛陀時代傳播佛法、練心修行的方法之一。隨著世間的變遷、時代的更迭,萬事萬物在「諸行無常」的原則下,不斷出現,亦不斷消失,行腳托的修行方式及精神,仍被傳承保留,行腳托於佛門修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究竟行腳托在二十一世紀的多元時代,有著何種時代意義?給予世人何種心靈淨化的力量呢?茲提供四點供大家參考:

一、雲水行腳 托修行

「行腳」,又作遊方、遊行。是僧侶為尋訪名師,或為自我修持,或為教化他人,而廣遊四方。遊方之僧,即稱為行腳僧或雲水僧。

佛陀時代,佛陀藉由托與行腳引領弟子折服我慢,鍛煉身心,及長養慈悲心。《增一阿含經》提到托乞食的修行方法:「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亦當學乞食之法。云何比丘學乞食之法?於是,比丘!趣以支命,得亦不喜,不得亦不憂;設得食時,思惟而食,無有貪著之心,但欲使此身趣得存形,除去舊痛,更不造新,使氣力充足。如是,比丘!名為乞食。」

乞食既杜絕俗事,方便修道,亦福利世人,予眾生植福機會。學習不執著、破我慢、慈悲平等,行腳托可謂是佛門一大修行。

禪宗參禪學道亦重行腳,謂之「雲水」。禪師走遍大江南北,尋師訪道,似行雲流水般的動中學習,人間度化。著名的行腳禪師有石頭希遷、馬祖道一、趙州從諗等。如今僧團效法古賢,身披衲衣、頭戴斗笠、嚴持毗尼、托行腳,展現了出家人所具足的威儀,如此殊勝的修行精神,是樸實穩踏的法門。

二、教育興學 希望福田

「走出國家富強的道路,走出佛教興隆的道路,走出人間光明的道路,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隨著鏗鏘有力的口號聲中,佛光山的行腳隊伍穿過大街小巷,讓大家知道「我們的佛祖來了」,虔誠的心沐浴在清淨的氛圍中。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秉持著佛弟子興教弘法之職責,以教育培養人才,發大願心興辦教育。然而創建大學,耗資龐鉅,因此乃仿效「武訓興學」的精神,由佛光山男女僧俗二眾,全省行腳托,籌募建校經費。

一九八七年為紀念開山二十周年,舉辦「台灣南北行腳托法會」,一百零八位僧眾自四月五日起,展開為期一個月、從台北至高雄全程五百公里的環島行腳,創下佛教史上一大弘法壯舉。

興學可以興建大學、可以培育人才、可以教育社會、可以提升信仰、可以為佛教增光;同時也可以增加人緣、增加榮耀、增加功德、增加生命力。走出了希望,走出了智慧。曾有一位投的阿嬤說:「這輩子我不識字,但我希望大家能讀書識字。」因為發心護持教育、文化事業,所播種下去的種子,將來可以造就無數的國家棟梁,福利社稷。

化緣,化的是歡喜的緣、希望的緣、福報的緣,更是智慧的緣。一份殷切誠懇的發心,投一份植福的希望及智慧的種子,希望施者、受者皆能福慧具足。

三、如來雲衣 人間弘法

佛在世時,弟子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適逢建國百年,佛陀紀念館落成系列活動,由莊嚴清淨的「國際萬緣三壇大戒」戒會揭開序幕,四十八天的戒期,有來自十二個國家的發心出家戒子求授大戒。古德云:「唯菩提之植種,仰戒律以培根,誠為正法之隄防,永作心宗之城。」戒子們發心荷擔如來家業,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受大戒的最後一道功課即是為期二十二天的全台行腳托

佛在人間成道,以慈悲無私來度化眾生,走入人群,不捨一眾生。發心的戒子們最後亦將走入人間、走進社會,用行腳方式開啟弘法之路,體驗著僧團托生活的平等慈悲心。

四、佛祖巡境 全民平安

國際萬緣三壇大戒戒子們的行腳托,將於今年十二月一日開始,路線從高雄出發,由南往東經屏東、台東、花蓮,北上宜蘭、基隆;再從台北一路南下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最後回到高雄,預計以二十二天完成環台行腳。

佛陀紀念館將在年底落成,為佛教史寫下一頁莊嚴的紀錄。隨著行腳托活動,佛陀的真身舍利亦將走遍全台,為全民祈福,巡境之處必定平安吉祥。

佛陀的肉身雖已在二千五百年前入滅,但透過正法的傳播與實踐,佛陀所具足的福慧仍在人間不斷的傳遞。「」即福田,當您在街頭巷弄中看到行腳托的隊伍時,請把握機會,不計多少,總能以一收百,以千收萬,長成無限的果實。但願大眾都能藉此莊嚴的行腳托活動,積聚好因善緣,共成佛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