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書店 新氣象 世界書局 古調新彈

周慧珠 |2011.10.23
2337觀看次
字級

歲月老去,世情幻化,台北重慶南路的昔日書店街,濃濃書香味早已淡去,唯有當年我曾在那兒購買一套函裝足本《紅樓夢》的世界書局,紅屋還依舊,甚至更為亮眼,它為在一代代讀者心中累積閱讀文化的記憶,也為一代代的新新人類而古調新彈,文化正是因此創意延續。

幾近百年,在代代負責人的辛苦護持下,世界書局從創始以來,經過繁華、烽火、遷移,步履不曾間斷,曾經參與「世界書局」的人說,「世界書局」四字已非單純公司名號,而是在近代華文出版史上的欣慰與驕傲。

秉持著文化事業的使命與責任,對於古籍出版不遺餘力,慎而重之,以如履薄冰之心,堅持將古籍原本的樣貌保留下來,留給後人一個直面古人智慧的閱讀空間。

九○年代初期,世界書局開始與大陸出版業交流,透過版權交易,出版《張愛玲傳》、《林徽音傳》、《豐子愷傳》等人物傳記,《四靈文化叢書》等。

二○一○年起,又隆重推出《圖說中國》系列,包括《圖說中國傳統節日》、《圖說中國傳統行業》、《圖說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圖說中國誕生禮儀》、《圖說中國玩具與遊戲》,圖文取材自考古遺跡及民俗學資料,而千餘幅豐富多彩的圖像,也滿足了現今讀圖時代讀者的需求。

此外如《古代刺客的隱秘事》、《繁花深處》、《草木情真》、《滿漢全席》、《花朵開放的聲音》、《勾欄胭脂》、《保庇保庇—民間俗神譜》、《善好光明—中國神仙誌》等書,都是以淺簡易懂的文字,希望讓讀者看見中華文化土地上的各色風情。



重慶南路 紅屋依舊

圓形地球,四周環繞雲彩,正中豎寫「世界」兩字,這是世界書局的標記。

九十多年來,從上海遷徙到台灣,世界書局跟隨著時代的腳步,見證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從民初的西風東漸、文化衝擊,到五○、六○年代的復興運動,再到今日中華文化站上世界舞台,創造潮流,世界書局隨著這部近代文化史,不斷成長。

上海灘的書香

一九一六年,原中華書局副經理沈知方於上海獨資創立世界書局,門面以紅色漆成,號稱「紅屋」;出書二百餘種後,一九二一年擴大規模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設址福州路,沈知方任董事兼總經理;一九四六年,由發起勤工儉學運動的李石曾出任總經理;之後,提倡國語注音與國語運動的吳稚暉、大力援助革命事業的張靜等人都曾經接棒經營。

世界書局先後共出版書類達五千五百八十種。一九二○年代,出版過一些配合國民革命形勢的宣傳小冊子,如《農民協會問答》、《三民主義淺說》等。初期以出版通俗小說為主,例如張恨水的言情小說《春明外史》、《金粉世家》,不肖生的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程小青的偵探小說《霍桑探案》、《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等,以及《快游》、《紅雜誌》、《紅玫瑰》、《家庭雜誌》、《偵探世界》等五種雜誌,極為暢銷,為世界書局打開局面。

一九二四年起,世界書局開始出版中小學教科書,形成與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出版《英漢四用辭典》等工具書,《國學名籍叢刊》(包括《十三經註疏》、《說文解字段注》、《四史》、《資治通鑒》等)、《四庫全書學典》等古籍,朱生豪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等外國文學作品,以及一些叢書,如《ABC叢書》、《生活叢書》、《世界少年文庫》等,作者有陳望道、茅盾、傅東華、謝六逸、豐子愷、楊賢江等。還編繪出版了《三國志》、《西遊記》、《水滸》、《封神榜》、《岳傳》、《火燒紅蓮寺》等連環畫。

連環圖畫——小人書

一九二一年,世界書局將古典小說以「連環圖畫」的方式出版,如《連環圖畫三國志》、《連環圖畫西遊記》、《連環圖書水滸》,當時這類圖畫書被稱為「小書」、「小人書」,直至世界書局將「連環圖畫」四字印在封面上後,這種小型圖畫書才定名為「連環圖畫」。

抗戰之前的風華之地——上海,充滿新鮮趣味,世界書局也以「趣味」為主軸,自一九二二年起,陸續出版了幾種休閒期刊,以嚴獨鶴、趙苕狂主編的《紅玫瑰》等,尤以《紅》雜誌最受矚目。

一九二三年,開風氣之先,世界書局邀請平江不肖生於《紅》雜誌上,發表其首次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一時洛陽紙貴;全文連載登出後,又集結成書,接著搬上大銀幕,成為二、三○年代最受歡迎的電影主題之一。

朱生豪與莎士比亞全集

時值西風東漸,世界書局處於歐美文化匯集的上海,也積極引進西方思潮,大量譯註世界名著例如:一九二七年出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白話譯本,在當時社會掀起一股推理風潮,同時提供對異國社會與思想的了解;一九四七年出版了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集》,寫下世界書局歷史中動人的一頁。朱生豪的堅持與熱誠,雖譯稿數次毀於戰火,仍埋首伏案不棄捨,辭世之前還痛呼:「夫以譯莎之艱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畢生精力,殆已盡於茲矣。」

一九四四年朱生豪帶著譯莎未完的遺憾,離開人世,而他所留下的譯作,則為國人提供優美的西方詩作閱讀體驗。此書於一九九六年再次出版為《中英對照莎士比亞全集》,除原譯的悲劇、喜劇、傳奇劇的部分外,還包含虞爾昌補譯的歷史劇與《十四行詩》,並加入日本學者小泉八雲的《莎士比亞評傳》,共三十九冊,採中英文對頁的編排方式,為當時出版創舉。

教科書與古典文學

世界書局遷台後,另一重要出版項目便是學校教科書的出版。自小學、初中、高職到大學,內容涵括文學、史學、理工方面,最著名的即是英千里所編的英文教材,如《英氏國中英語》、《新世紀初中英文文法》、《高中英語讀本》等,當時初中一年級至大學四年級的英語教科書,便多出自英千里之手。

一九九二年,為了讓現代人接近古典小說世界,而出版《中國通俗小說名著》,如《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儒林外史》等,並加入詳細補充資料,協助閱讀。一九六六年再度精心策畫「中國名家詩文大系」,輯錄先秦以來方家作品,有《古詩源》、《屈原賦注》、《曹子建集評注》、《陶淵明詩文彙評》、《李太白全集》、《杜詩錢注》、《白香山詩集》等十四種名家名著,內容包含注譯、考證與典故,注譯者皆為當時國學執牛耳者。

一九九八年及二○○○年,因為新加坡主動聯絡世界書局,合作出版出版了《李光耀回憶錄1923-1965》、《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 此為李光耀親筆傳記,在洽談合作之初,新加坡曾擔心全書字數多,成本高,提出以節錄方式編排,但世界書局堅持出版一本真實完整的歷史寶鑑,而不追求做一本暢銷巿場的名人傳記,因此保留原著,不加更刪。出版後全球同步發行,並舉辦了盛大的發表研討會,果然引起極大回響,並獲得多項書獎。





古籍重製 更見韻致

二○一○年年底,世界書局與故宮博物院院合作,出版了《明解增和千家詩註》與《 論語集解》。

中華民族文物保存的歷程充滿艱辛血淚,古籍的重製出版也是一條孤單險阻的道路。在歷史洪流中散逸的中華古籍,終於在世界書局傳承的使命下重現,成為民族存續的指標。

世界書局從傳統走來,在傳統上立足,始終相信先有傳統才有創新的力量。面對出版社林立及網路、電子書等新出版平台掘起的環境,世界書局依然屹立,董事長閻初女士表示,憑藉的就是前董事長閻奉璋先生所堅持:對出版品質的堅持,對文化傳承的初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不負初心 任重道遠

二○一○年,世界書局在北京宣布成立,隸屬於上海文藝出版集團。首推重點出版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冊。

每一事件皆有不同視角。辛亥百年,世界書局經過一年多的相關主題精心策畫,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出版《涓滴成洪流─清宮國民革命史料彙編》、革命先驅馮自由先生親撰的《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推動改革維新保皇派康有為所著之《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以及宋代珍版至聖先師遺教《宋世綵堂本論語集解》,藉以反映同一時空下的三種不同理念,以忠實客觀地還原那個關鍵時代。

古籍不老 登上數位

世界書局自二○○九年起,陸續以數位出版方式,將已絕版書籍整編為《中國文化經典系列》影印出版。此系列本自五○年代,由國學大師楊家駱先生廣泛收集珍貴史料,詳細考證版本、以手工布面精裝形式,每隔一天一本書的速度整理出版。八百餘冊的傳統經典,如《唐石刻十三經全文》、《逸周書集訓校釋》、《蒙兀兒史記》、《皇清經世文編》、《中西交通史料彙編》、《漢隋藝文經籍志》等,普現於國人,甚至國際之間,至今仍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其中《續資治通鑑長編》出版後,更是滿足了全球各地研究宋史的需要。

唐太宗敕編治國經典《群書治要》,此書原已於宋代失傳,幸於鎌倉時代輾轉傳至日本,二○一一年,世界書局以日本尾張藩刻本為底本印製出版;後又出版選錄四部名著精華的《國學治要》,並以仿古線裝方式,出版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現存最古論語注本的《宋世綵堂本論語集解》。

此外,世界書局更打破數十年不賣外版書的傳統,大量進口優質簡體字書,所選書籍非為經銷商配貨,而是由編輯部主動精選,除與本身出版方向接近的文史哲類以外,更精選醫藥養生、文物藝術、民俗文化、休閒怡情等書種,帶給讀者更豐富多樣的圖書資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