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軼事】 寶誌禪師 撰製《梁皇寶懺》

文/覺勤 圖/宗原 |2011.10.06
15741觀看次
字級

寶誌禪師(西元四一八~五一四年),南朝陝西南鄭人,俗姓朱,又稱寶志、保誌,人稱寶公、寶誌公禪師。相傳梁武帝曾使張僧繇為他畫像,誌公現出了「十二面觀音像」,因此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與達摩、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寶誌禪師七歲依旨鍾山(今紫金山)道林寺僧儉出家,專心禪觀,因而得道。劉宋泰始年間,往來於都邑,居無定所,行事作風更是隨性,即使幾日不吃,也無飢餓之臉色,飄然瀟灑,喜寫詩詞送人,詞意如讖語,預言無不實現,故常被人爭相追問自己的禍凶吉福。

齊武帝認為寶誌禪師妖言惑眾,便強捉入獄;但是,人囚在獄中,仍有人每日見禪師遊行於市里,武帝派人至獄中檢視,卻又見師在獄中。後來,武帝索性就將禪師迎入華林園供養,並禁其出入。雖然說是被禁,但禪師不為所拘,仍然常遊訪龍光、罽賓、興皇、淨名等諸寺,直至梁武帝建國後,才將禪師解禁,並因禪師常對武帝談經說論,而備受崇信。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文〉載:武帝問誌公禪師放生功德如何?

誌公禪師回答說放生功德,不可限量,並引經云:「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緣,遂使沉各別,以渠生死輪迴,互為六親眷屬,改頭換面不復相識,若能發喜捨心,起慈悲念,贖命放生者,現世保病延生,未來當證菩提。」可知,梁武帝常向誌公禪師請示佛法。

梁武帝也曾為了超度他的皇后郗氏,禮請誌公與十位高僧集製了一部《梁皇寶懺》。製懺緣起於皇后郗氏生前嫉妒六宮,性殘心狠,慘毒害物無數,死後墮莽蛇身受畜生果報,鱗片受萬蟲唼嚙,痛苦如針刺,而至皇宮內向梁武帝求救。

武帝急忙向寶誌禪師求教,禪師對梁武帝說:「必須要禮佛懺悔才能洗滌罪業。」因此武帝恭請誌公結集佛經撰懺悔文十卷,武帝依照懺本為皇后拜懺將功德回向。一日,禮懺畢,郗氏便現天人相向武帝拜謝:「承蒙皇帝為我作功德,現已超生忉利,今特來致謝。」」

《梁皇寶懺》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是中國流傳最久的一部懺法,素有「懺中之王」的美稱,也是佛教中最被重視的懺儀。

禪師於天監十三年十二月示寂,世壽九十六。敕葬鍾山獨龍阜,於墓側立「開善寺」。諡號「廣濟大師」,後代續有追贈妙覺大師、道林真覺菩薩、慈應惠感大師、普濟聖師菩薩等號,也因寶誌禪師與晉朝佛圖澄相似,常現神通度人,而有許多神異事蹟名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