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無用?先反觀自心吧!

孔令信 |2011.09.30
1105觀看次
字級

總統馬英九日前出席教師節表揚大會,引經據典,認為經典思想並非封建觀念,而是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可啟發後人靈感。但有部分政治人物反對讀經,認為「秦檜、嚴嵩的四書五經也讀得很好」,顯見讀經無用。持這種邏輯的人,筆者認為,明知自己的說法是以偏概全,但仍照說不誤,不得不讓人懷疑有某種特定動機。

讀經沒有什麼不好,關鍵還是在個人想讀或不想讀。讀經,可以吟詠,也能反覆思考,重點都是隨著古人腳步碰觸祖先的心血。既是心血,必是有感而發。沒有經歷過的人,背下來,一旦類似的事件發生,就有可能深深感受古人當時的心境與體會。

筆者就有同樣境遇,我有位學生在今年暑假因急症猝死,他與我同庚,事情來得突然,大家無不感嘆英年早逝、壯志未酬。難過之際,看著他最後一面,想到曾讀過的經典;至聖先師孔子曾為幾位學生哭泣,特別是對顏淵早逝與子路殉難的感慨,吾道不行的心情,油然而生。

先人比筆者早有體會,留下的智慧結晶,就在經典裡,供我們回味。可惜的是,現在的教育,太多考試,這些經典都成為考題,只是背誦,鮮少品味。如今年歲日增,曾經讀過的經典才在自己經歷的事件中,一點一點地流露與碰觸出來;古人之心與自己的心是如此感通!

在經典中,早就指出「感而遂通」、「旁通統貫」的道理,問題是,我們太少回到自己的本心,只注意到外在變化,搶著出鋒頭,不給自己多一點反思的機會,當然就會脫口說出「讀經無用」的說法。

讀經當然有用,也當然需要從背誦下手,但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當下的證成與體會,否則讀經也只是一種運動與消遣,效果無法到位。當體會到經文與真實人生的相互呼應,已算是神遊古今,更重要的是,在與古人以心印今人之際,是否也應該思考,把這種體會傳承下去,這才是我們生存在現今最緊要的任務,不是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