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人才要留住,人才要引進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2011.09.15
1365觀看次
字級

(一)

我讀的是經濟,最關心的是教育。經濟問題常使我苦思難解;教育問題則使我熱血沸騰。當我們讀到嚴長壽先生所寫的《教育可以不一樣》,就很激動:為什麼政府、家長、學校不趕快行動?

人才培養與人才運用是檢驗教育成敗的指標。因此往內看,「大」如五年五百億的政策,「小」如偏遠地區的教學資源不足;往外看:他國來搶台灣人才,台灣既不珍惜人才,又排斥引進人才,都讓我焦慮。

如果台灣教育出現了各種缺點,但千萬不能抹煞它歷史性的貢獻。在教育機會平等的義務教育及低學費政策下,造就了各種人才。多位清寒出身的教育部長:郭為藩、曾志朗、吳清基即是實證。

當前教育制度受到責難,是它缺少「與時俱進」的彈性與改進。因此,階段性「使命」的修正就變成了關鍵。

在民主多元的台灣,人人對教育都有意見及堅持。不論是中央一條鞭決策或地方分權,任何教改方案,難以獲得多數認同,最後官僚系統得到了教訓:「一動不如一靜」。剛來台北演講的史丹佛大學福山教授指出:西方社會已深受「過度制衡」的弊害。台灣也正在慘痛地付出「民主」的代價。

(二)

儘管如此,各種教育問題還是必須要大幅改革。「人才」是核心問題之一。中研院翁啟惠院長於八月中領銜發表「人才宣言」時,特別關心的是「國內迫切需要的專才」。這些專才一面加速流失,一面難以引進。這種高階人力赤字,比一九六○至八○年代的「人才外流」不一樣,實質上更嚴重。那個年代大學畢業生經過國外的進修與實務的磨練,變成了珍貴的專才;當前台灣的專才,抵擋不住鄰近地區的高薪、工作環境,專業發展被「拉」了過去(即所謂Pull Factors),以及國內環境的相對劣勢(即所謂 Push Factors)被「推」了出去。

(三)

在《遠見》七月號中,彭杏珠撰述的「低薪風暴」專題中,出現了這些觸目驚心的標題,政務委員朱敬一說:「人才鎖國比經濟鎖國為害更甚」;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說:「低薪只能換薄利」;「大陸三十九個工研院打台灣一個」;「薪不如人,如何留住人」;「星、韓、港都來挖角,雪上加霜」;「海外工作配套優,五年後人才外流更嚴重」;「法令落伍,人才進不來、留不住」;「不讓僑生貢獻,就是浪費」。

綜合這些現象,尤其是低薪,就產生了「人才赤字」。

行政院海外科學顧問卡爾森八月下旬在台北提出建議:「台灣與美國最大的危機,就是把人才趕出去,台灣應更積極延攬最好人才,包括大陸在內。」馬總統公開回應:「已有驚心動魄的感覺,必須急起直追。」

那麼政府就要立刻展現魄力,採取行動。翁啟惠院長建議成立「特別研議委員會」,我建議乾脆改成「人才危機處理委員會」。下表列舉了政府要立刻排除的障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