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達人-- 扎根教育 重拾南北管音樂之美

郭士榛 |2011.08.29
91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南管音樂過於緩慢,令人覺得暮氣沉重、北管音樂喧囂粗鄙,聲音又大又吵」這是一般民眾對於傳統南、北管音樂難接受的原因,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呂錘寬則認為,這些都不是造成南北管樂勢微的主因,重要是台灣的音樂教育,由小學到大學,教學生的都是西洋音樂為主,不論是聽音樂或是樂器選擇,並沒養成閱聽或學習的習慣。

「一首廣告歌曲,每天在電視中出現數十回,老一輩的覺得難聽,可是年輕人卻說還不錯。」呂錘寬表示,這就是音樂融入生活後成了習慣,再難聽也都能接受。「很可惜,傳統的南、北管音樂,就是脫離了生活,只能在一些特定儀式中才能聽到,漸漸不被民眾接受。」

呂錘寬說,南管音樂源自中國福建泉州地區。南管曲調沉緩、平和、清雅、含蓄內斂,在早期農業社會極為盛行。北管音樂是台灣漢族主要傳統樂種之一,早期民間迎神賽會,婚喪喜慶或重大節日慶典時,幾乎都看得見,對台灣傳統戲曲文化有極大的影響。

呂錘寬表示,南管屬高層次內心世界的藝術活動,專稱為「弦管」。南管樂器型制嚴格,是屬技術層次較高的演奏技巧,營造典雅細緻的韻味,音樂活動以自發性且不帶商業色彩的組織「館閣」為中心。

北管音樂是農民農閒的娛樂戲曲,主要的樂器為嗩吶,椰胡、京胡、銅器等。北管音樂活動包括職業性班社的音樂節目,與業餘性的子弟館演出外,也能做為布袋戲、歌仔戲、傀儡戲、道教儀式、鄉間佛教儀式的後場音樂。

呂錘寬表示,南北管樂皆以迎神賽會為展演空間,酬神娛人的節目。為了辨識或指認的方便,人們常概括地把絲竹合奏類曲風文靜的音樂稱為南管,將鼓吹類較為喧雜熱鬧的音樂稱為北管。

目前台灣南管樂團有四十多團,北管一百多團,以業餘為主,呂錘寬說:「傳統音樂就如同在有樹的地方才會聽見鳥叫的道理一樣,現今南北管音樂就缺少樹林。」

呂錘寬強調教育的重要性,現今音樂課的教材,民俗音樂占百分之三十,西洋音樂占百分之七十,可是百分之三十部分沒有戮力扎根,音樂教育上傳統音樂成績就是零。只有重視傳統音樂教育,將南、北管音樂植入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聽到,民眾才能領會傳統南、北管音樂的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