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有些人只要輕微的身體接觸,就可能痛得哀哀叫,常被別人誤解是無病呻吟,這些「纖維肌痛症」患者其實是中樞神經的疼痛處理能力異常,敏感度是一般人的兩倍以上,導致肌肉、韌帶、肌腱等軟組織出現慢性疼痛。
年近六十歲的桂女士就是一例,二十多歲時罹患纖維肌痛症,她形容是皮膚內的血管神經痛,走在路上與人不經意的身體接觸,就可能痛到高聲尖叫,常引來白眼;與先生也得「保持距離」,她說先生擁抱時若發現她沒有反應,就知道她又在痛了,幸好先生很體諒,兩人婚姻並沒有因此失和。
署立雙和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饒紀倫表示,纖維肌痛症無法透過抽血或影響學的診斷方式,醫師只能由患者的病史以及壓痛點檢查來評估,將其他疾病排除後才能確診。
有這類慢性疼痛患者,中樞神經會出現敏感現象,身上往往有多重疼痛,桂女士後來又陸續有腕隧道症候群、神經痛、頸椎神經根病變、糖尿病神經痛以及皰疹後神經痛,不過她沒有依賴止痛藥來止痛,而是找疼痛科醫師治療,透過適當藥物及物理治療,疼痛感受到控制。
饒紀倫指出,臨床上這類慢性疼痛患者,由於外觀與常人無異,可能奔波各科門診卻找不出病因,不少人因此產生失眠、焦慮等心理問題,不能輕忽疼痛的身心影響。
目前不少醫院開設疼痛科門診可專責處理,雙和醫院從六月起,首創「疼痛聯合門診」,如果遇到是一般性的門診無法有效緩解的多重、複雜、慢性疼痛,經過醫師轉診至聯合門診,在一時段內,會同時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復健科、疼痛科、精神科醫師會診,提出全面性的照護建議,讓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