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水 鄭石岩 隨波逐浪 度有情 入佛懷 長養軟實力

周慧珠 |2011.05.22
2831觀看次
字級

讀了佛教的經律論,投射在生活實相中,引領思考、靈感與寫作的方向,鄭石岩十分歡喜的說:「我們讀事、讀人,而讀佛經,是融入佛懷啊!」他說,開始學佛法,就像吃了大餐,有飽足感,然後就可以飽受生命的美好。

佛法本身從戒定慧三學,而廣義的說,戒法是無量無邊的。

戒,就是生活的習慣、規範、紀律、思考,工作的方法、規律都是戒。生活是靠一套簡單的工具完成。年輕時期、中年時期、老年時期各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例如,年輕人就要「活出豪氣來」、「活出自己的如來」。

當時佛陀制定的戒律,是無量戒,因事製戒,佛陀要大家「以戒為師」,是要我們不斷發展社會規範,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守戒,就是養成習慣,從情緒管理到日常生活習慣,無非都是戒,從科學、物理等種種最新的說法,就是情緒管理,例如,禁取戒,就是禁止去做錯誤的事;攝善戒是長養待人接物的智慧;攝眾生戒,化度有情,和平相處,利益一切眾生……最後就是「戒而無戒」了。

因此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學,戒排第一,又戒自然生智。佛法要用,變成文字,有結構性,戒律就是其一。人要生活得好,要承擔、歷練、行善、養心、靈修。

現代人強調自由,但是,自由是從責任的承擔來,一步一腳印,培養軟實力,前面的路一定寬大;歷練愈多,適應環境的能力愈好;多行善,往外延伸培養自在感,當然,行善也是要有規範的;然後隨時修正自己的心,在靈修中發現每自己本來具足的法性。

牽手情 菩薩的棒喝

在一九八三年一場登山意外中,鄭石岩不慎跌落山谷,脊椎嚴重受創,下半身麻痺,面臨殘障不良於行的危機。當時情緒掉到谷底,憂鬱沮喪化作滿面愁容。

夫人秀真非常耐心地陪伴著,傾聽他訴說憂慮和不安。有一天傍晚,她以佛門同修的立場警惕鄭石岩說:「先生!你學的是心理諮商,從小就修持佛法;你懂得如何助人,也常常在各地演講。現在自己碰到難題,卻用不出來。看來你能講給別人聽,自己卻不受用。」

聽完她的警語,鄭石岩心生慚愧,也有些省悟。默然沉思良久。當晚,他對秀真說:「我已了然於心,即使未來不良於行,也要坐在輪椅上,繼續我的教育和弘化工作,活得開心,活得有意義才行。」

她好奇的問道:「那就太好了!你準備怎麼做呢?」

鄭石岩堅定的回答:「我決心寫作,就從現在開始。請你為我取下參閱的書籍,準備需要的紙筆,以及一塊家裡現成的棋盤作墊板。」

這短短的對話,卻從無助絕望的困境,看到新的意義和希望。鄭石岩期許自己,把東方的禪佛學和西方的心理學結合起來,變成生活的智慧;並鼓勵自己,把學過的理論和累積的實務經驗融合在一起,成為活潑實用的生活新知,分享給廣大的讀者。

邊研究邊寫作,邊修持邊療傷,健康慢慢有了轉機,能回復上班工作。歷經兩年的煎熬,傷勢大部分康復,寫作卻成為業餘的愛好。

王榮文 菩薩的成就

住院治療期間,大學學弟、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先生到醫院探視。鄭石岩送給他一本佛學的演講稿,希望他也能學佛。

沒想到過了幾天,王榮文又到醫院,對鄭石岩說:「我要出版這本書。」

「那是佛學講義,你把講義當書來出,屆時賣不出去,你會虧本的。這樣我心不安,不行的。」

王榮文執意的回答:「那麼,就請你把它寫成大家喜歡讀的書,反正我要出版。」

就這樣,演講稿經修改增補,《清心與自在》出版了,那是第一本融合佛學與心理學的創作,所以很快暢銷起來。

此後,鄭石岩針對一個又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主題,札根在心理、佛學和教育的學術領域,活化應用於現實生活,二十年來,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採取細水長流,每天做一點,積少成多,苦口婆心、諄諄叮嚀,彙集成一本又一本的書,至今已完成了四十多本。他說:「我在寫作上的靈感和素材源源不絕,是因為關心現代人生活的適應問題和心理健康。」

鄭石岩從事心理諮商的研究和實務工作超過三十年,個案從兒童青少年到青壯年及老年,類別包括心理調適、生涯、婚姻諮商等,甚至參與臨終諮商及安寧病房的推動工作。對於人類心靈生活的興趣,源自個人的關心;當晤談的個案越多,鄭石岩對心理和心靈的調適,領會也越深。

非文學 勵志 佛法 教育

鄭石岩身為佛弟子,又主修教育心理,而且年少時家境窮困,成長過程中為了謀生而打工務農,當過建築工、水果販、小批發商、大批發商,經濟能力稍好才有機會念大學,之後當過中學老師,在大學任教,擔任過簡任公務員,也曾經視訊委會主委,負責主管全國各級學校訓輔工作多年。經歷過的人、事,真的好豐富,曾看過愁苦不堪的人,也看見了很多有智慧、很篤定的人。

鄭石岩說:二十一世紀一開始,美國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就提出「正向心理學」的觀念。他指出:「現代人迫切需要美德、生命的目的,正直及生命的意義。」長處與美德幫助我們抵擋心理疾病,解除痛苦,並帶領我們達到永久性的高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在閱讀、研究與諮商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源源不斷如生命活水,鄭石岩一一紀錄下來,分享大眾,他說:法,是不停頓的,佛云,如生命活水,不斷往前進,如雲門所說,

隨波逐浪,而非隨波逐流

,如此一來,光明的方向

很清楚。寫作時也自然有

這種態度、體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