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治療 可減少副作用

 |2011.02.18
2089觀看次
字級

【本報曼谷電】台灣C肝帶原者約四十萬至六十萬人,但因藥物副作用大,致使有二成C型肝炎病患,選擇不治療;也有一成五病人治療中會「落跑」。依國外研究顯示,想減少副作用的痛苦,可從病人基因調整用藥。

正在曼谷舉行的亞太區肝臟研究學會年會(APASL),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前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在會中分享台灣經驗。他指出,C肝藥物造成的副作用,較B肝藥物大,讓病人害怕卻步,若醫師未依病人狀況調整用藥,治療成效往往打折扣,但C肝病人如接受完整治療,治癒機會較B肝樂觀。

目前C肝治療主流,多以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藥雷巴威林(Ribavirin),前者可抑制C肝病毒進入肝臟細胞及複製,後者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療效可達七成五至八成。

高嘉宏指出,這類藥物副作用高,如雷巴威林易破壞紅血球,使病人產生溶血性貧血;干擾素也會引發產生憂鬱情緒。曾有病人服藥後,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開車時不小心撞樹;也有病人無法爬樓梯,感覺生不如死。

目前大多以輸血給紅血球,來緩解病人副作用,或有的干擾素可依病人體重給藥,避免過多副作用,延長病人服藥順從性。國外也發展篩檢病人基因多型性,像標靶藥物般,為病人量身打造治療方針。

高嘉宏說,國外研究顯示,如IL28基因表現明顯者,用藥療效好;ITPA基因表現明顯者,易產生貧血副作用,可減少劑量避免副作用,唯基因篩檢未來有待商業化後,才會廣泛使用在臨床。

另外,國外也研發兩種小分子抗病毒藥,包括Boceprevir和Telaprevir,已經完成西方人人體試驗,發現併用干擾素和雷巴威林,可再提高二成療效,未來若能完成亞洲人人體試驗,可縮短病人療程,讓病人不怕治C肝。

目前C肝不像B肝有疫苗可預防,且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不少病人是在罹患肝硬化或肝癌時,才知道自己有C肝,感染後,有八成會成為帶原者,追蹤二十年,其中二成者為導致肝硬化,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者會變成肝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