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瑣談】張黑女碑

文與圖/陳俊光 |2010.12.30
6582觀看次
字級

〈張黑女碑〉即是〈張玄墓誌銘〉全稱〈魏故南陽張玄墓誌銘〉,因避清代康熙皇帝玄燁之名諱,改稱〈張黑女墓誌銘〉。原刻石久佚不存,清道光年間何紹基得剪裱舊拓孤本,乃顯名於世迄今。拓本共十二頁,每頁四行,滿行八字,原拓今藏上海博物館。

張玄與張猛龍皆南陽白水人,〈張玄墓誌〉晚〈張猛龍碑〉九年,同屬魏碑後期的作品。但〈張玄墓誌〉行筆溫潤婉約,與方筆之最的〈張猛龍碑〉有所不同。曾經收藏〈張玄墓誌銘〉的書法名家何紹基曾說:「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神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何紹基一生對〈張玄墓誌銘〉用功之深,常被傳為佳話。他在〈跋張玄墓誌銘拓本〉中這麼記述著:「余自得此帖後,旋觀海於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入都,丁亥遊汴,復入都旋楚,戊子冬復入都,往返二萬餘里,是本無日不在篋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賞,所獲多矣。」

何紹基書法之所以有成,成就於一讀、二臨、三領悟。他臨帖之數量動輒十通、數十通、上百通,遠非當前淺嘗輒止者所可想像。書法臨習最重要的就是要像,形與神都要像,如孫過庭所言:「察之尚精,擬之貴似」。清人姚孟起主張「學書要各各還其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

書法學習最後目的是還要有「我」,即所謂的自成一家,這是最高境界,也最難達到。所以,鄭板橋才感慨的說:「十分學七要拋三,各有靈苗各自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