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想集】布爾根的夏屋

文與繪圖/雷驤 |2010.12.29
634觀看次
字級

偶爾翻到有一封英文打字的信,大意如下:

「親愛的支助人:我出生在布爾根省的Orkhon Sum,但我一直工作與生活都在外省。二○○一年八月我回到了家鄉布爾根,我和妻子與四個孩子--年齡從二歲到十四歲。

「自從WV(世界展望會)介入後數年,我們改善了生活……我們本來同另一家人合住在一間小小的夏屋,十月的時候,我們沒有自己的屋子。天氣愈來愈冷,我自己是個老人,而孩子們還那麼小。」

「布爾根的WV給我們買了新家,用二十五萬tugrics(蒙古幣,相當二百二十八美元),我們的生活狀況較前愈來愈好了,謝謝你和WV的好心與慈悲。」

轉來的信末空白處,三張小小的黑白照,顯示寫信人Odonpurev租來的舊屋,和新的「夏屋」--用兩張相片表出那有細煙突的木屋的右半邊,有一株大樹,以及左半連接另一側的邊屋。是在那種寸草不生、酷陽有風的天氣下拍的。--這一些(信和照片)大約都由布爾根地方展望會的人代辦的吧,為了徵信於捐款人。

我不記得自己在那趟蒙古旅行中捐了那筆錢,我懷疑逆旅中能立即掏出「多餘的」二百美元,隨興作出額外善舉。但我的確聽過前一年大寒,壓垮許多人過冬的木屋,大批牲口斷了糧草,以致本來就在基準線以下的生活,一蹶不振。

從首都烏蘭巴托啟程的火車,在草原上走了十三個小時,景觀幾乎沒變過:低低的夏草,綿←不斷的簡單電線桿;偶見兩、三個白色蒙古包--那附近就有族群不甚大的牛和羊,牧人馳騁在矮矮的蒙古馬上,煙塵飄過列車後邊去……

我是跟著一批「領養人」從台北出發,到布爾根面會那些孩子的,這群善心人當中有郵差、退伍空軍和年輕女律師等等。我受WV台灣總會之邀去「觀察」,可慚愧的是至今還沒有為此行寫點什麼,已經九年過去了。

那些資助童的基本資料,我手上也有一份,比如:

「Urun baigal 四歲女孩,就讀幼稚園。與父母同住,父親失業,母親是英文教師。喜歡玩洋娃娃。」

記得那女孩子非常害羞,會見的時候一度躲到桌子底下了。她的父親是獵人,由於近期禁獵法令甚緊,以致「失業」了。不過聊問起來,他還是偶然行獵,也有所獲。只是心虛,臉色蒼白。那獵人末尾說:我該教她騎馬了,因為明年要上小學啦。

「Ganjuguur十歲男孩。今年開始上學,但不識字,無法閱讀,明年將再度入學。母親在鄉下養牛,現與祖父母、兩個姐妹、親戚同住。他是個開朗、健康的孩子,常常幫忙作家事,例如挑水、撿柴、餵牛羊。」

騎馬這件事在蒙古十分稀鬆平常。據說全國普選的票箱,也由選務人員分頭騎馬荷載著,往選民分散的曠野去讓人投票呢。

WV除了募款助人,還作了不少事,譬如我們就參觀過他們輔導種植的菜圃,南瓜、高麗菜、兩尺高的青蔥,盈尺的胡蘿蔔,據說多處加總有上千畝--在沙漠裡成功種菜,簡直奇蹟一樁呢。

每到一處,受助人表現的誠意足以感人之外,也覺得不忍--明明我們是來安慰的角色,卻擾人不少,特別是官方也介入安排的氣氛中,例如幼兒園孩子們僵化的歌舞,訓練過度的兒童答謝詞。

最後抵到一處--長官和代表們大老遠便來相迎,結果在草野上雙方會見了。有人提議拍個照留念吧,副省長說:找個好背景去--他心目中不遠有一條大河,於是一行三十餘人跋涉了二公里,披荊斬棘的終於站定在高漲的河面前留影了--那是我中學地理課本上就提過的「色嫩河」。

(本專欄結束,將由楊昌年教授為您獻上新一期專欄【書蠹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