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先閱讀】跨越時空 遇見唐文化 入法門寺 回味唐朝

周慧珠 |2010.12.12
848觀看次
字級

唐代是華夏子孫自豪的一個時代,多元開放的態度,讓文化有更多面向的發展。當時對外交流發展蓬勃,從首都長安通往中亞和歐洲的陸上絲綢之路,從廣州航向南亞、中東的海上絲路,以及從長安、洛陽經由山東或浙江到日本的遣唐使航線,將中國與歐、亞、非等地的三百多個國家聯繫起來。

唐時出使到南亞,而波斯(今伊朗)、大食帝國(今阿拉伯),而東羅馬帝國與日本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前來中國。於是,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紙與各種工藝品等向外傳播,並從外地輸入香料、象牙、玻璃、琉璃、寶石與珍禽異獸等,造成宗教與文化、藝術的交流。

當年絲路西去,佛典東來,首都長安城東西接連了歐亞大陸,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十公里處法門鎮的法門寺,因供奉釋迦牟尼佛佛指舍利,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

法門寺是先有地宮寶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西元五五八年,北魏皇室後裔拓跋育曾擴建,隋文帝開皇三年(五八三年)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六二五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原塔俗名「聖塚」,後改建成四級木塔,有「觀中塔妙始祖」之稱。

湧出寶龕

西元一九八七年四月,兩千多件大唐皇室重寶伴隨佛指舍利出土,法門寺地宮在一夜間成為二十世中國現代考古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它是佛教顯密文化的最高集結,除了佛骨舍利,地宮中保存的各類文物,對於了解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科技、文學、藝術、甚至外交等,具有極重要的學術價值。此外,還有藝術、科學等其他重要表現,使中國佛教與文化、藝術的研究,都有新的進展。

唐二百多年間,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入宮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尊貴帝王頂禮膜拜,珍貴皇家寶物獻祭供奉,神聖榮光,絕無僅有,法門寺也因此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唐代末期國力衰退,在西元八七四年正月四日,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用曼荼羅(結壇)之形式,按照佛教儀軌,以地宮中室為中心,四枚舍利為主體,構成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展現「八荒來服,四海無波」的護國佑民理想。但從此地宮封閉,沉寂一千一百一十三年。

一九八一年八月四日淩晨一時五十七分,真身寶塔的半壁在大雨中崩塌。一九八七年二月底重修寶塔。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佛指舍利及大批珍貴文物重見天日,二四九九件大唐國寶重器出土,俱為唐代皇帝迎送佛指舍利敬獻之供奉品或皇帝用品,十分精采豐富。

尤其震撼的是,出土時在地宮前室、中室、後室分別找出一枚佛指舍利,最後又在後室密龕發現五重寶函,據專家考證鑑定,五重寶函內的舍利,確定是唐代八位皇帝迎送的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稱為「靈骨」,其餘三枚則是為了保護真身舍利而鑄造的「影骨」。

寶函  唐密曼荼羅

法門寺地宮為帝王陵墓式建築,一道五門四室,示現唐密曼荼羅胎藏界和金剛界四方四佛;地宮後室中央安奉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意指佛教之五部九重,顯示胎藏界曼荼羅;地宮秘龕安奉佛指舍利的五重寶函,為金剛界曼荼羅;地宮中室的捧真身菩薩,表現唐代鼎盛時期的唐密金胎合曼曼荼羅。這種供養佛指舍利的曼荼羅形式,被視為佛教密宗的「無上法界」。

出土文物展現了唐人對生活的講究,以及宗教的崇敬與對後代的影響。佛像供養物,反映奉佛的虔誠、精巧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皇室的生活;金銀器皿代表著藝術與生活的高度發展;玻璃器物代表著中西交流的盛況,此外墓室壁畫、陶器、銅鏡等等文物也都濃縮了三百餘年的政治、經濟、宗教、與文化。透過盛世的精采工藝,今人得以重遇盛唐華彩,了解宮廷機構設置、社會制度特點、貴族生活、喪葬禮儀制度、對外貿易交流、繪畫藝術造詣以及服飾潮流、化妝時尚等。

茶具  現千年光輝

唐宮中從煮茶到飲茶所要用到的各式器具,直到法門寺地宮被發現才一一呈現在世人眼前。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千年唐代茶具,可說是光彩奪目,不但揭開了唐代宮廷茶文化的神祕面紗,也讓陸羽《茶經》不再是紙上談兵,出土的各式茶器為此書作了最精采的實證。其中如茶碾、茶碗等等,與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幾乎完全相同,證明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唐代。

這批材質高貴、做工精細、風格華美的頂級茶具,多為用鎏金工法加以裝飾的銀器,唐代以「銀金花」一詞來形容這類鎏金銀器。此批茶具中多為唐僖宗或地方官進奉法門寺的供養之物。

除了大量的金銀器外,地宮中還藏有僅供皇室使用的珍貴「祕色瓷」茶碗,以及當時被視為以珍稀材料與外來技術所製作的琉璃茶碗、茶托一副。透過這些由金、銀、陶瓷、琉璃等材質所打造的高檔茶具,可見唐代茶文化與宮廷精緻物質文化之交融,令人目不暇給,皇家飲茶文化風采盡收眼底。

法門寺地宮中珍藏的金銀器多達一二○多件(組),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這些金銀器多是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動而專門製造的禮器,做工極為考究,多刻有鏨銘,為判斷物主、斷代提供了方便。

金碧輝煌的世界

當地宮的一道道石門被打開後,曖曖含光度過千年歲月的金銀器,依舊光彩奪目的宣說著當年的鎏金歲月。地宮共出土唐咸通年間金銀器具一二一○件(組)。其中,唐懿、僖二宗父子供養的金銀器就達一百餘件,這印證了文獻「窮天下之莊嚴,極人間之煥麗」的記載。同時也反映了唐皇室在這些器物上賦予極為豐富的歷史和佛教文化內涵,意在求得佛祖保佑唐王朝:「聖壽萬春,聖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的政治目的。

金銀器不但數量大,品類多,品相高,且成組配套,製作年代詳實,為研究唐代金銀工藝的歷史沿革、地理分布、藝術風格、作坊制度,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和文字依據。特別對唐代佛教和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生活用具

地宮出土的大量供養器,是唐代禮佛儀典的真實反映。

出自「浙西」民間工匠浴洗佛像的浴佛盒,來自宮廷作坊文思院的一整套系列金銀茶具,唐皇帝後禦用的食盒、香囊、碗、盤、碟等,在在代表了唐代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唐皇室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唐代考古不可多得的珍品。

唐王朝用大量金銀器供養佛祖指骨舍利,其中包括灌頂、供香、供花、供食、燃燈等。香、花、燈、果、塗、茶、食、寶、珠、衣是佛教的十大供養。唐王朝以此為供品,實則表示其持戒、忍辱、精進、智慧、布施等多種意義。

法器

佛門中用於修法,祈禱等莊嚴佛事之物稱為法器。寺院的法器常見的有香爐、金鼎、雲板、雲鼓、歡門、金幢、寶蓋、幡、長明燈、香案、供具、蒲團、鍾、磬、木魚、鐃、鈸、鉦、鈴等數十種。出土的錫杖、缽盂、如意等均屬此類,僧人攜行之念珠、錫杖、缽盂、如意等物亦屬此類。

單輪十二環純金錫杖是唐懿宗敕命文思院為舍利供養法會大阿闍黎使用而造的。在佛教中,此杖屬迦葉佛。鎏金雙輪十二環銀錫杖。這枚錫杖是佛教世界的權威,屬佛祖釋迦牟尼,是世界錫杖之王。

這些金銀器的出土,為唐代金銀器的斷代、分期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依據。而出土的大量金銀器銘文均明確記載為文思院所造,補充了史料之不足,對於研究唐代金銀工藝的製作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和文字資料。同時也為研究唐代佛教的發展、舍利崇拜與皇權政治以及法門寺與唐皇室的關係、法門寺與唐代密教的傳承、法門寺佛教的發展及其特點提供了詳實的證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