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智有法 失智可防】狂牛症的臨床表現

傅中玲 |2010.11.18
1022觀看次
字級

狂牛症又叫做「庫賈氏症」,是一個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因為解剖時發現病人大腦皮質產生空洞狀退化,使大腦組織呈現海綿狀,又稱海綿樣腦症,是一種相當罕見的疾病,台灣目前約每年每百萬人口零點五名病例。

此病平均發病年齡約六十五歲,在發病早期病人會有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和步態不穩等症狀。此外,也會有四肢與軀幹之抽動(肌躍症)。視力模糊、肢體無力、麻木感和癲癇也可能發生,在末期則臥床、重度失智和喪失言語功能。此病在病發後病程很快,大部分病患在症狀開始後幾個月至一年內死亡,目前無治療方法。

此病的診斷是依患者之臨床症狀和腦脊髓液檢驗,配合腦電圖會出現周期性棘波,和腦部核磁共振造影術(特別是FLAIR影像)常發現基底核附近有病灶,及擴散為主影像可見到大腦皮質表面有病兆,確定診斷則需靠腦部切片。

此病是由一種變性蛋白質在大腦組織逐漸堆積,而造成神經細胞死亡所致。因為此病有傳染性,最初科學家們以為此病是病毒感染引起,但是後來發現它是由一種具感染性的變性蛋白質,將神經細胞內正常的蛋白質轉化成這種具感染性的變性蛋白質,累積在神經細胞內,使得腦組織變成空洞海綿樣,因此這類疾病又稱為普利昂病。

普利昂病不只會發生於人類,也發生於牛、羊和老鼠等身上。狂牛病精確而言是指發生於牛身上的普利昂病。牛發病時症狀和人類相似,會走路不穩和有肌跳躍等現象,死後解剖也會發現有腦部空洞海綿樣變化。

新型庫賈氏症的臨床表現和庫賈氏症略有不同,他們會產生焦慮、憂鬱、退縮等精神方面的症狀及其他行為上的改變,也有失智和步態不穩等現象。但是肌跳躍可能沒有或是發生較晚,病人的潛伏期也較短,得病的年齡較輕(平均二十九歲),腦電圖沒有典型的周期性棘波。腦部核磁共振造影術常可見到兩側丘腦枕被侵犯,存活時間也比傳統庫賈氏症長一點,平均是十四個月。

對於狂牛病的恐懼是因為此病目前無法醫治,且具有傳染性,但是如果不接觸血液和腦脊髓液,傳染性很低,因此希望大家能多多了解此病,減少不必要的恐懼,也不要給予得病的病人和家屬異樣的眼光。

(作者為慈悲基金會護智中心委員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傅中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