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玉堂叢語》記載,楊守陳在朝任「洗馬」時,請假回老家省親,途經一驛站。驛站是官府沿交通要道所設,專供傳遞人員或過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館舍,相當於公家的招待所,驛站的官吏叫「驛丞」。
接待楊守陳的驛丞不知道洗馬是個什麼官,不僅與他平起平坐,而且還問他:「說你職司洗馬,一天洗幾次馬啊?」
楊守陳隨口答道:「勤快時就多洗,偷懶時就少洗,沒有定數。」
過了一會,聞報有一御史要來,驛丞就催促楊守陳把訂好的房間讓出來。楊守陳說,等他到了再讓也不遲。御史到來後,見了楊守陳便跪地施禮。
原來,那御史乃楊守陳的門生。這時,驛丞顧不上應酬御史,匍匐階下乞請楊守陳饒恕他慢待之過。楊守陳是個寬容大量的人,對驛丞的不恭並沒有計較。
這裡的洗馬,是明朝襲用古代官制的職官。作為職銜洗馬的「洗」讀音同「先」。秦代以前,本作「先馬」,意即馬前馳驅;後為太子的侍從官,太子出行時擔任前導,故又稱「太子洗馬」。
晉以後「洗馬」一職改掌圖書文籍,一直沿襲到明代。即便在古代,人們為了打趣,也會將洗馬視作「洗馬之人」。比如明景帝時,少司馬王偉就對洗馬劉定之說,太僕手下掌管的馬多,你要一一洗之。劉定之反唇相譏說,何止是太僕啊,你們這些當司馬的不乾淨,我更應該清洗清洗。
所以《玉堂叢語》中所說的驛丞,誤以為洗馬是馬夫,怠慢了高官,也算不了什麼。但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社會裡,楊守陳並沒有因此而責怪他、報復他,實屬難得。